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0糖”“0蔗糖”“代糖”,有啥区别?
 
2023-08-23 13:40:30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醉心甜蜜的感觉,又不想承受“糖”的负担,一些号称无糖、低糖的饮品开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然而,面对包装上诸如“0糖”“0蔗糖”“代糖”等花样繁多的“健康宣示”,不少人还是傻傻分不清。那么,这些糖到底有啥区别呢?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据科信中心此前开展的一项“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调查”显示,超八成消费者选购无糖食品和饮料时通过“不含蔗糖”“0蔗糖”等标识来判断产品是否无糖,从而存在被误导的可能。

阮光锋解释说,标识“0蔗糖”,只代表产品不含蔗糖,但不一定代表无糖,甚至不一定是低糖。如果配料表中有果葡糖浆、结晶果糖、蜂蜜、浓缩果汁、果酱等配料,那就说明它仍然是有糖的。

而“0糖”食品或饮料,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0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大家在选择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注意区分。

所谓“代糖”,其实就是甜味剂,即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天然甜味剂包括天然物的衍生物和非糖天然甜味剂。前者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味素)、纽甜等,味质都接近于蔗糖,后者则主要有罗汉果甜苷(罗汉果提取物)、甘草类甜味剂(甘草提取物)和甜菊糖苷等,风味各异。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采用化学合成、改性等技术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甜味剂,甜度远高于蔗糖,常用有糖精或糖精钠、甜蜜素等。

甜味剂须按照规定的范围和限量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也明确规定了哪些食品不允许使用甜味剂。只要是按照标准合理使用,都是安全的。

目前,饮料行业广泛应用的代糖大致有营养性代糖与非营养性代糖两种,前者以无糖饮料中常见的赤藓糖醇为代表,后者则以甜菊糖、罗汉果甜苷、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为代表。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前述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糖和代糖(甜味剂)的认知较为模糊,存在大量混淆。比如大约70%的消费者认为糖精是糖,大约60%的消费者认为三氯蔗糖、甜菊糖是糖,但其实它们都是代糖,即甜味剂。同时,近30%的消费者认为结晶果糖不是糖,但实际上它是货真价实的糖。

阮光锋建议,消费者选购食物或饮品时应该养成看营养成分表的习惯。营养成分表会标注每100毫升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能量情况。部分食品或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会单独标注“糖”的含量,这有助于消费者判断所购买产品是否真正为“0糖”。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开展防晒帽比较试验:...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20款冲牙器:残渣去除...
·销售新车利润进一步下滑 汽车经销商的未...
·助老公益教老人们如何识破消费投资骗局
·杭城燃起“壁球热”
·亚运期间如何保障游客服务质量?杭州推进...
·浪漫七夕,全国超700万人走进影院
·具有市井烟火气的早市 成为年轻人热门打...
·淡季下的七夕,黄金消费再迎“小热潮”
·拱墅打造杭城 最璀璨24小时商业空间
·花钱越多越充实?报班越多越心安?暑期天...
·酒精冰淇淋含酒量不明引担忧 专家认为应...
·旧衣回收业如何更健康规范
·中国出境游再扩容,全球旅游业喜相迎
·规范管理网约车聚合平台 中消协开展社会...
·湖北宜昌:建立“黄金周”价格管控机制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对网约车聚合平台开展社...
·全国消费品工业座谈会强调:加快形成消费...
·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正式...
·对茶叶过度包装说“不”! 市消保委发布...
·桃花湖公园发出甜蜜邀约 婚庆产业园今日...
·小青柑串起富民产业链
·杭州位列七夕酒店预订热门城市 今年不少...
·杭州旅游市场提前迎来“亚运热” 订机票...
·西湖龙井、小热昏梨膏糖、桂花糕 202...
·浙江广告企业有多强?全国首次!浙江发布...
·“礼物不需挑最贵……拥有你就拥有全世界...
·立案查处侵犯亚运特殊标志案件54起 知...
·买卖饲养“异宠” 猎奇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包子3元塑料袋1.8元 别让外卖打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