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厘清这些认知误区,安全减糖、控糖、吃糖
 
2023-09-27 11:52:29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近年来,减糖、控糖甚至戒糖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消费者是否真的了解糖,是否知道如何科学减糖、控糖?近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布了专项调查结果,并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本次调查显示,68%的消费者有控糖意愿,年轻人、体重焦虑人群的控糖意愿更加强烈。《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9.1克糖,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25克以内的建议。此外,居民摄入的糖仅占膳食总能量的1.9%,最高为3-6岁组,占总能量的3.4%,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认为,糖作为甜味物质,对满足舌尖上的需求有重要功能。糖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素,糖摄入多了,会影响能量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平衡,长远来看,对健康不利。

目前我国居民摄入的糖并不算多,控糖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如控盐、控油和控制总能量摄入重要,但不能盲目乐观,因为近20年来,我国食糖年生产量增加了一倍多,13-17、3-6岁年龄组糖供能比超过10%分别占4.1和4.8%,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最终超过10%的儿童青少年的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此外,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确实应当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

厨房用糖是居民摄入糖第一大来源,八成消费者搞错了控糖重点。本次调查发现78%的消费者认为应控制食品、饮料中的糖。但厨房用糖才是我国城市居民摄入糖的第一大来源,其贡献率是含糖饮料的两倍左右。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人们普遍将“减盐、减油、减糖”的焦点放在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和饮料,却忽视了一日三餐的决定性意义。实际上,盐油糖的主要摄入途径都是餐饮,包括家里做饭,这是当前中国人的膳食结构造成的。控制家庭厨房、食堂、餐厅厨房中盐、油、糖的使用量对于“三减”至关重要。消费者应当从自家厨房开始,适应和培养清淡口味。

九成消费者认错“糖”,不少人将甜味剂(代糖)识别为含糖配料。阅读食品配料表可以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比如蔗糖、果糖、果葡糖浆是典型的含糖配料,比较隐蔽的糖还有蜂蜜、果酱、浓缩果汁等。调查显示,能准确识别这些含糖配料的消费者不足10%。比如蔗糖的识别率仅有80%左右,常用的果葡糖浆、蜂蜜、浓缩果汁、果酱的识别率均不足50%。有趣的是,还有不少消费者将不提供能量或仅提供较少能量的甜味剂(代糖)识别为含糖配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消费者的营养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正在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已经将糖作为强制标注的内容,这将有助于公众更清晰地了解食品的糖含量。但归根结底,消费者要学会自主选择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而不是指责某个具体食品或菜肴中的添加糖“不健康”。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85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增强质量意识 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带...
·支付宝3亿红包开启“金秋消费节”
·2023直播电商质量诚信提升活动举办
·“先验货再交易”口惠实至还有功课要做
·山西加强缺陷产品召回 助力高质量发展
·北京丰台:规范大闸蟹市场秩序
·桂林一景区“六两秤”专坑游客 市场监管...
·山东冠县:月饼礼盒包装“轻装上阵”
·北京石景山:开展加油机计量专项监督检查...
·深圳发布价格行为和食品行业合规指导书
·福建平潭:开展假期住宿业价格专项整治
·安徽 规范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加强销售质...
·福建 开展节前市场检查 维护节日市场秩...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研发12315...
·江苏省消保委:理性购物小心“避雷” 看...
·警惕天赋基因检测消费陷阱
·Payoneer派安盈受邀出席以色列电...
·“躺赚”11天的利息? “捡钱”的机会...
·中秋国庆长假节中机票价格跳水 还有1折...
·人闲钱不闲 节前理财倒计时 最晚今日1...
·文明服务、发放优惠券……滴滴推出多项措...
·包裹5天就能到欧洲 速卖通与菜鸟“全球...
·骑行装备销量翻倍 杭城处处是“骑者” ...
·“亚运经济”让杭城各专业市场“热上加热...
·出行旺季,别忘了线上预约
·全国多地节日氛围日渐浓厚 各种商品齐全...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 各地假期餐饮预订...
·“十一”长假倒计时 旅游消费市场热度持...
·消费者用“化学品”平替商品 一买一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