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通讯员 胡文敏 记者 孙飞扬 汪晓筠)一饭膏粱系万家,柴米油盐关民生。食品安全不仅关乎民生,更关乎着我们的共同富裕愿景。9月26日,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媒体记者实地走访了临平区、拱墅区等相关企业。这是省食药安办为集中展示各地食品安全治理经验,宣传我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提振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信心而举行的一个集体采访活动,范围覆盖杭州、绍兴、宁波等地。 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是打造食品小作坊地方特色品牌,构建诚信体系,推动食品小作坊产业发展和品牌升级的一个有力举措。临平区乔司街道五星村党委书记张聪良介绍了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的“临平实践”。过去,乔司五星村肉制品无证生产问题,曾经是临平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难点。为消除这一区域性食品安全隐患,从2012年起,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乔司街道以及公安等部门,全面取缔无证生产,建设肉制品加工园区,当前已引导27家食品生产企业取证入驻园区。“加工园区建成后,首先原本散乱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为规范化的生产场地,在此基础上食品的卫生得到保障,商户也获得了更稳定的收益。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对生产流程、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引导也让过去的事后监管向提前介入转变。”临平区乔司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政介绍。 完善的管理是市民放心消费的信心来源,也是商户实现增收的基础,而这些往往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通过“浙食链”不仅让监管部门实现了对问题食品的溯源管理,也让商户在与生产厂家、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中获得收益。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副经理王美蓉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去年,我们接到市场监管部门通知,有一批产品存在涉阳风险,从当日晚上10:30开始,借助‘浙食链’我们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对产品存量、流向的精准追溯,避免了疫情风险的扩散。”“浙食链”的存在,不仅使市民可以扫码获悉生产厂家的信息,包括产品批次、检验检疫报告等,也让商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在线获取其资质、商标等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 自2021年起,拱墅区把胜利河美食街作为“阳光餐饮”示范街区首个创建试点,共投入45万余元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后厨信息、产品介绍、检验证明等聚合于一块显示屏之内,打通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壁垒。截至当前,胜利河美食街商户投诉率下降35%,客流量增加10%,营业额增加15%、外卖订单量增加20%。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处处长王樟平介绍,2020年底,杭州市已完成“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创建,13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2021年,上城区、滨江区、临安区完成“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并获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