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快递保价赔偿问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 事件起因是有一消费者在某快递公司寄了一件价值17000元的手办,因为价值昂贵就花108元做了18000元的保价。在寄的过程中,手办有破损,导致贬值,随后消费者要求快递公司按照保价赔付或者赔付无损全新的手办。对此,快递公司方面称只能赔偿500元。 该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招致大量网友嘲讽,快递公司也因保价赔偿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 快递保价纠纷频发 什么是快递保价?顾名思义,相当于消费者为邮寄的快递上了一份“保险”。一旦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丢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购买的投保金额要求赔付。 从表面上看,快递保价服务既能方便消费者维权,又为快递公司减少了风险。但是实际上,即便用户购买了快递保价服务,也很难得到与当初自己投保金额相等的赔付款,有时甚至只能赔偿十分之一。 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消费者表示,今年8月初他通过快递邮寄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保价8000元,发走的时候外观和功能都没有问题。隔天客户收到快递,发现外壳磕碰、屏幕边框开裂,盒子还有二次打包的痕迹。该消费者称,和快递公司理赔沟通之后得到的答复是赔付1500元,而不是保价金额8000元。“但是我这个笔记本的维修费远远超过1500元。” 在消费者看来,自己购买了保价服务就应当获得相应的赔付。但在实际情况中,快递丢失、损坏时有发生,赔付问题却是个“老大难”。 快递保价有哪些坑? 为何消费者购买了保价服务,却不能按照商品价值全额赔付呢? 事实上,快递保价服务类似“保险”,但不是保险,也不符合保价多少就赔付多少的一般认知。 根据《邮政法》规定,保价的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同时,《快递暂行条例》也明确,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 而保价包裹物品价值、保价费用、赔偿规则等关键条款,快递公司都会出一个冗长的格式合同,一般情况下,用户很难详细全文阅读合同。由于整个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赔付标准,自然也就造成了不少“漏洞”。 另外,购买保价服务时,消费者不需要出具任何价值证明,只需要对自己的物品进行估价。要是快递真的丢了,快递公司一般会要求消费者出具价值证明,只是并非所有物品都能被估价,例如重要合同、学位证书等。此时,根据当初签署的条款,快递公司有“最终解释权”,消费者很难得到满意的赔偿。 快递保价纠纷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消费者或将对快递公司失去信任。企业唯有勇于承担责任,完善理赔服务体系,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