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双11”到来,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优惠券、红包、满减、预售等活动吸引消费者下单购物,与此同时,商家也开展降价、秒杀、定金等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缭乱。11月2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理性理智消费。 建议消费者制定合理购物清单,按需购买,不要因“优惠”而购物,为“省钱”而凑单。特别是在直播带货模式下,面对主播营造的货品稀缺、不买就亏的氛围,消费者容易跟风冲动下单。 “双11”期间,各种商品促销力度大,商家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如满减、折扣、赠品、预付定金等。但很多优惠的使用是受条件、方法所限制的,消费者要提前做功课,不仅要对比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充分调查、比较,了解各种优惠的限制条件,以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选择信誉度高、质量可靠、优惠的商品。 “双11”期间,部分活动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以完成购物流程,不法分子可能趁机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购物时,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对各种中奖、免单、货到付款等信息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仔细阅读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隐私政策及条款,非必要不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如要提供,一定要向官方客服联系求证。 收货时先查看商品规格、型号、数量等与订单是否一致后再签收,消费者发现赠品有质量问题,亦可向商家索赔,并掌握好退换货时限。 购物后要妥善保存相关聊天记录、购物凭证,订单信息、发票、支付信息、促销截图、页面广告宣传等,以便在遇到质量问题或需要售后服务时能够顺利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组织寻求帮助,依法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