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超七成用户被“算法”推荐困扰 别让“算法”成“算计”
 
2024-02-05 08:49:03   杭州网

超七成用户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认为“算法”潜藏风险

别让“算法”成为“算计”(“融”观中国)

——透视“算法”系列报道之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阅读一条新闻,同类新闻便源源不断推送过来;浏览一件产品,产品广告就会接踵而至;甚至,不经意间聊到某话题,相关信息也会纷至沓来,手机好像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你的只言片语……这些都不是巧合,而是“算法”计算的结果。

因为“计算”,用户获取信息成本大幅降低,网络服务更加精准高效。然而,越来越多用户担心被“算计”,日益关注“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别让‘算法’成为‘算计’”成为网民共同心声。

痛点

“流量至上”引发乱象

最近,北京市民王兰遇到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儿子睿睿还不到10岁,手机却频繁收到各种相亲信息。追根究底,原来是儿子前几天误点了一则相亲广告。这让王兰感到担忧:“网络对用户信息的收集已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

大学生宋凡不久前下载了一款阅读软件。打开后,一篇标记着“您可能感兴趣”的小说被推送至界面。“这不恰好是我喜欢的作者吗?”他点开链接,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看完后,系统又推荐了这篇小说的“番外”。不知不觉,他一连“刷”了几个小时,连老师布置的课题都忘了写。

“这就是‘算法’的作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向阳介绍,“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抓取用户数据,通过智能模型分析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他透露,对一些商业平台来说,使用“算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流量,提高收益,至于推送的信息是优质还是劣质、会否带来网络沉迷等问题,则不在考虑之列。“就像小孩喜欢吃糖,有些商家的唯一目标是尽可能卖更多糖给孩子,至于会不会影响健康,不是他们关心的。”

这种“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促使一些网络平台借助“算法”频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更有甚者,以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久而久之,用户接收信息的范围就会变窄,渠道也变得单一,从而陷入人们常说的“信息茧房”。

除了“信息茧房”,频受诟病的还有“算法歧视”。所谓“算法歧视”,是指在“算法”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由于偏见、歧视性数据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结果”。

家住石家庄的刘女士,孩子在北京上大学,她每次来京探望孩子都会入住校旁一家酒店。今年初,她通过某手机软件预订一个房间,价格每晚近800元。可她办入住时发现,有客人预定了同样房型,价格只要600元。经过比对,两人在同一手机软件上看到的价格完全不一样。

“我还是这家酒店的白金卡客户呢,非但没有享受到优惠,反而还被‘宰’了,孩子告诉我,这叫‘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算法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平台利用“算法”进行用户“画像”, 如果用户已是熟客,就不再需要低价吸引,同时,平台可能通过搜集消费数据检测到用户消费能力,从而“定向”抬高价格。向阳表示,“算法歧视”一度甚嚣尘上,买机票、打网约车甚至网络购物,都会被“大数据杀熟”,后来有关部门强力监管,这种现象才有所收敛,但目前仍在业界不同程度存在。

难点

“算法”违规不易评判

有网友总结,“算法”推荐的劣质信息有三个特点:真假难辨、缺乏深度、价值导向错乱。不少人认为,“价值导向错乱”是规范“算法”的最大难点。

王军是一位自媒体人,最近打算写一篇关于“年轻人该不该啃老”的话题。当他打开手机,搜索这个话题时,发现多数网友都不支持年轻人啃老,这与他的观点非常一致。

不料,有同事告诉他,现在多数年轻人都认为,“啃老没什么问题,人生就是拿来享受的!”这让王军感到诧异,同事将手机拿到王军眼前:“你看,满屏都是支持啃老的观点。”而当王军也将自己的手机页面展示给同事时,两人只能面面相觑。

“判断用户价值导向并非难事,有多种方法可以评价。比如,抓取用户观看某话题的停留时间、分析留言是正面还是负面、统计用户点赞记录等,都可以用来判定用户观点,然后依据‘内容相似度’和‘用户相似度’,把最受认可的内容推荐到页面上。”向阳进一步解释,“算法”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内容“编辑”的角色,是否推送、推送给谁、推送多少,都是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说了算。

近年来,针对“算法”引发的乱象,监管部门多措并举,通过约谈、处罚、整改、下架等手段大力净化网络风气。然而,如何有效通过“算法”倡导正确导向的信息,仍是有待破解的命题。

向阳表示,虽然“算法”作为一项技术是中性的,但其模型设计、数据分析等都离不开设计者的个人选择,其主观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嵌入“算法”系统。同时,由于“算法”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其设计过程有如一只黑箱,外界很难洞悉其中原理和逻辑,因此,也很难判定“算法”体现了哪种导向。

向阳的说法不断被现实印证。由于多数“算法”设计者不会将运算细节公之于众,即使公开,也很难准确判定。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用户在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维权的成本较高。多起因“算法”引起的诉讼均没有得到理想的判罚结果。

“‘算法’推荐作为一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应用过程中又往往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平衡、把握对‘算法’推荐法律规制的边界,是面临的一大难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在司法以及行政理念上,需要将“算法”的运用作为“算法”运营者行为的延伸。无论运营者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存在行政违法等,“算法”因素都应被纳入追责的考量范围。

焦点

凝聚合力规范“算法”

随着公众对“算法”持续关注,加强“算法”规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受访者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超过60%受访者认为生活中普遍存在“大数据杀熟”。绝大多数用户认为,“算法”推荐技术潜藏了窥探、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重大风险。滥用“算法”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也给网络空间的传播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用户希望关闭“算法”推荐功能,停止将个人信息分享给平台使用。在有关部门督导下,各大网络平台都上线了关闭“算法”推荐的功能,将是否收集用户偏好的选择权交还用户。

然而,平台个性化推荐存在关闭难等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曾对消费者常用的10款手机软件开展为期8个月的专项测评,结果显示,关闭个性化推荐最多需7步。

记者登录几个下载排名靠前的主流手机软件,目前关闭“算法”推荐功能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个人设置”来操作。操作步骤与此前调查结果一致,大多仍需要5—7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手机用户,绝大多数表示并不知晓手机软件还有关闭“算法”推荐的功能,只有1位用户知道该功能并懂得具体操作。

“这种现象反映了业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不希望用户大规模关闭‘算法’,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只有规范才能长远。”向阳说,规范“算法”,需要社会各界发挥合力,寻找最大公约数。

“有效治理‘算法’乱象,是构建安全清朗的网络生态的必然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郑玉双表示,要健全“算法”的法律规制模式,破解“算法”的法律规制难题,实现算法善治。

“对于‘算法’运用是否产生不良后果,要建立一种社会性的评议机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研究。如果社会评议机制有充分的理由,认定特定‘算法’的运用导致不良后果,就应该启动问责机制,要求相应的‘算法’运营者予以解释与说明并作出优化。”薛军建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记者 卢泽华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过年回家开电车充电桩够用吗?移动充电车...
·交易量创历史新高 期待二手车市场展现别...
·福建泉州:规范春节期间旅游市场价格行为...
·福建厦门:深夜追踪查获私宰猪肉
·西安灞桥:积极开展春节前市场秩序执法检...
·广西强化节日市场监管 保障“舌尖上的安...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无线手持吸尘器比较试验...
·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
·春节置业序幕拉开 调查显示改善性住房需...
·“飞来寻春”带你感受不一样的节日氛围 ...
·5800万元消费券!这些优惠,杭州人别...
·杭州人都爱吃的人气早餐店 春节期间还营...
·戴一枚“發”财,戴一枚红“中” 麻将元...
·穿出个性和仪式感 新春拜年服定制火爆排...
·喜剧电影唱主角 2024春节档预售票房...
·用Cityboat打开年味杭州 大运河...
·“小菜篮”连着“大民生” 今年杭州的蔬...
·四季青30个市场的春节放假时间来啦!
·打破地域性、旅游成“新品” 年货消费进...
·曾经敢叫板携程的驴妈妈旅游网 为什么会...
·电子秤监管用上“千里眼” 数据上云,对...
·返程车票开售,提前购票有哪些技巧?
·收好这张时间表!春节期间逛博物馆 别跑...
·有龙则灵 杭州德寿宫文创上新!
·周杰伦的票抢到了吗?2024,杭州演唱...
·中介收租金后跑路 房东应否退还租金
·500元上10节课!夜校突然爆火,搜索...
·民生商品市场货源充足 春节期间保供稳价...
·实探深圳水贝市场 春节前“淘金人”买金...
·中国人民银行对6家信用评级机构开罚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