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助听器是许多老年人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市场上的助听器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老年人在购买过程中往往容易遇到消费陷阱。上海消费者郭女士就购买了一款价格不菲的高端助听器,但助听效果却不如预期,甚至出现“听觉神经瘤”,可商家却百般推脱责任。最终,经上海市浦东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协调,经营者在扣除10%手续费后为郭女士退款退货。 据了解,郭女士年近八旬,因年岁增长及耳膜穿孔导致听力逐渐下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她来到一家自称“专业助听器验配中心”的店铺购买助听器。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郭女士选择了一款价格不菲的高端助听器。销售人员表示,该款助听器可以根据个人听力情况进行定制,确保最佳效果。 然而,在佩戴一段时间后,郭女士发现助听器效果并不如预期,杂音较大,且在某些环境下几乎无法听清对话。后来更出现耳朵疼痛、发炎流脓等情况,经医院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为“听觉神经瘤”。郭女士和家人认为可能买到了不合适的产品,便回到店铺寻求帮助,销售人员却以“个人听力差异”“使用不当”等理由推脱,拒绝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接到投诉后,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前往店铺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郭女士提供的证据以及消保委工作人员现场实地调查了解,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经营者在扣除10%手续费后为郭女士退款退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包括以奖励、赠送、试用等形式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免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经营者应当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前如实告知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虚构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务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等消费者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 浦东新区消保委指出,在生活中,老年人作为保健品、医疗器械的重要消费群体,通常基于对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美好期待,在不清楚产品实际功能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的情况下,经不住经营者诱导从而购买商品。但实际上,医疗器械属于特殊的“专业化”产品,若使用不当,很有可能治疗不当反而造成进一步伤害,不仅难以实现治疗、保健目的,也不符合老年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实际需求。 浦东新区消保委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专业助听器材时,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渠道或医院耳鼻喉科推荐的验配中心,避免在街边小店或网络平台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助听器需要根据个人听力情况进行专业验配,消费者应要求商家提供验配服务,并仔细了解验配流程和注意事项。 购买助听器时,务必保留好购买凭证、发票、产品说明书等相关证据。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记录并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权。遇到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消费者组织、市场监管部门等机构的帮助和支持,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