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 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 近年来,跨境电商飞速发展,众多国货化妆品品牌满怀拓展全球市场的壮志,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然而,海外商标抢注的阴影如同“拦路虎”,严重阻碍了国货品牌的全球化进程。近日,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以下简称“杭州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监测到多家知名化妆品商标在印度尼西亚遭遇抢注事件。对此,杭州市保护中心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以及应对策略。 抢注 “套路” 升级企业防不胜防 当地维权困难重重 此次印度尼西亚的抢注事件,呈现出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套路”。抢注方 “PT.Cantikme Beautycare Indonesia” 堪称“套路大师”,先是玩起“改头换面”的把戏。最早抢注的商标申请人“PT.SIPETA SURYA KENCANA ABADI”,随后在2024年转让至现抢注方,这两家公司疑似有关联,其目的在于掩盖抢注的恶意,让企业维权时摸不着头脑。 “批量抢注”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抢注方针对我国多家化妆品知名商标下手,形成了一条有组织、有预谋的“批量抢注”产业链,把中国品牌当作“肥肉”,进行系统性侵权。 此外,抢注方还深谙“续注”规避风险的方法。在2017年首次抢注后,又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递交不同式样的相同商标,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延长商标保护期,让企业难以利用“不使用撤销”规则来维权。 企业若想在印度尼西亚维权,可谓困难重重。从法律规定来看,无效申请时限紧迫,印度尼西亚商标法规定,无效申请需在注册后5年内提起(恶意抢注除外),但要证明对方“主观恶意”,就必须拿出充分的证据。 杭州市保护中心维权与协同保护部(海外维权指导部)的工作人员指出,“不使用撤销”的难度也大幅提升。去年,印度尼西亚将 “不使用撤销期” 从3年延长至5年,这无疑给海外企业维权增加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举证责任更是重如泰山。杭州市保护中心维权与协同保护部(海外维权指导部)工作人员表示:“提起商标无效,企业得提供合同、销售单据、广告记录、与抢注人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等一整套证据链,以此证明品牌在印度尼西亚的知名度以及抢注方的恶意。若选择不使用撤销,申请人(原告方)不仅要在互联网调查,还得在印度尼西亚主要五个城市或岛屿进行实地调查并办理公认证,稍有不慎,证据材料形式要件不合格就会败诉。而且,在印度尼西亚,不管是商标无效还是不使用撤销,都得走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维权门槛和费用一下子就提高了。” 企业如何防范与维权 杭州市保护中心给出四大招应对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企业该如何筑牢海外知识产权防线呢?杭州市保护中心维权与协同保护部(海外维权指导部)的工作人员建议,首先,企业要在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商标,将核心类别及衍生类别都纳入保护范围,不给抢注者可乘之机。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定期监测海外商标动态,一旦发现抢注行为就能及时应对。 其次,在日常经营中,企业要留存好商标使用证据,像销售单据、广告合同、报关单等都要妥善保存,用以证明商标在目标市场的使用情况。此外,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报告等公开信息也要做好存档,为证明商标知名度提供支持。 再次,对于恶意抢注,企业可以基于“恶意”理由提起无效申请,但得准备充分的证据。针对长期未使用的抢注商标,可提起不使用撤销申请,不过要时刻关注目标国法律变化。海外维权指导部工作人员提醒,如果证据不足,企业也可以尝试与抢注方谈判,但要小心对方坐地起价。 最后,海外维权涉及他国复杂的法律程序,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个明智之举,能大大提升维权成功率。同时,积极寻求政府相关部门(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支持,借助专业力量,提升维权效率。 杭州市保护中心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商标抢注监测、纠纷预警监测、专利数据分析、纠纷应对指导等方面都有开展相应的公益指导服务。企业可扫描二维码下载指导申请书,并发送至邮箱hzbhzx@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