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为了让逛农贸市场变成一件乐事,过去一年,西湖区启动了以“一菜一早”(买菜、吃早饭)为品牌的特色示范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行动。 1月26日,升级后的东山农贸市场以“西湖·东山集”为名回归,重新开门迎客。 至此,西湖区4个试点项目(文二菜市、东山农贸市场、蒋村花园农贸市场、三鼎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提升改造。 近日,西湖区委相关领导赴文二菜市、蒋村柿集,专题调研“一菜一早”特色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 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一菜一早”特色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是展示品质城区的窗口。接下来,西湖还要继续发力,在菜场商业外摆、色彩、气味等方面继续改进,让“一菜一早”提升改造工作惠及全区更多老百姓。 买好菜,能直接坐下来涮火锅 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如何惠及更多老百姓? 前两天,我们趁着下班点,逛了逛三墩镇三鼎农贸市场。 下了地铁2号线三坝站后从A口出来就能看到“三鼎农贸市场”几个字。 下午5点半,也是买菜的小高峰期,不少居民拖着小推车从农贸市场出来,蔬菜、猪肉、农副产品……篮子塞得满满当当。 走进农贸市场,地面干净,过道宽敞,功能分区很清晰。门口转角处,几位居民一边看着显示屏上滚动的物价动态一边跟边上的人聊着天:“前两天冬笋便宜,天冷起来价格又上去了。” 戴阿姨家住在三坝雅苑,是三鼎农贸市场的常客,早上送孙女去学校后,都会顺道来买菜:“这个农贸市场改造后毛好嘞!亮堂堂的,水泥地也重新铺过了,每天来买菜都是舒舒服服的。” 市场还开辟了小修小补便民服务区和自助买花区。 一圈逛下来,发现市场里最受欢迎的摊位,是徐大姐的蔬菜摊。 徐大姐是个“85后”,路过两次,她都很热情地朝我们打招呼。挑好了玉米,她又热心地帮忙剥好。碰到来买菜的顾客,她总能唠上几句,似乎来的都是熟客。 “今天笋要剥吗?”她问一对年轻的小情侣。 男孩笑着说:“每次来菜场就找徐大姐,她人很直爽又热心,还会送点菜。” 三鼎农贸市场“很好吃”,酥鱼、烤鸭、春卷、鱼丸等特色美食,应有尽有。循着一股油炸的香甜味,我们找到了一家新开张的酥鱼店。 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酥鱼的整个制作工序。只见师傅把草鱼切成条状,倒入沸腾的油锅里,滋啦冒油的声音清脆悦耳。当金黄酥脆的草鱼淋上特制的汤汁,一份甜甜的酥鱼就出锅了。 三鼎农贸市场正在推进二期改造升级。 三鼎农贸市场负责人王晓瑛介绍,二期将围绕“一菜一早”中的“早”进行提升改造,将引入更多的小吃、饮料等美食商铺。 市场还规划了一块公共区域,打造一个“火锅店”。居民在市场买来蔬菜,摊主代加工后,就可以直接坐下来涮火锅了。 西湖区的农贸市场为什么能出圈? 农贸市场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场所。 自2008年开始,杭州先后开展了三轮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彻底摆脱了人们对于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农贸市场变得干净之后,如何进一步升级,得到老百姓的认同? 西湖区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2023年9月5日,西湖区就曾召开高品质生活“一菜一早”改造提升工作会议。 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要精准聚焦居民生活实际需要,要重点关注农贸市场的品牌业态、外摆业态,衍生业态、数字业态和和摆台问题,要高度关注“一菜一早”改造过程中的交通、周期、运营等问题。 西湖区重点升级的4个试点农贸市场,“一场一特色”,是朝着打造菜市“活态美术馆”的目标去的。 文二菜市主打烟火味、年轻态与新消费的有机融合;东山农贸市场是离西湖最近的农贸市场,主打西湖十景等宋韵风格;蒋村花园农贸市场是离西溪湿地最近的农贸市场,立足市井乡村;三鼎农贸市场是地铁口零距离的农贸市场,突出年轻时尚风格。 西湖区的农贸市场之所以出圈,在于请来了专业的农贸市场设计团队,彻底改变了传统农贸市场的旧形象。更重要的是在于维护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业态的同时,分析市场需求,拓展菜场功能,开辟了新的消费模式。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农贸市场买到放心菜之余,还能买花、看书、品酒、喝咖啡,体验汪曾祺笔下的“生之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