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修难在何处 谁来负责谁来出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区“高龄”电梯维修难更新难问题背后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谁来负责、谁来出钱?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电梯产业学院)正高级工程师顾德仁说,根据具备公信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高龄”电梯确实需要更新或改造的,如果电梯产权等归属明确,更新或改造费用由产权人负担,产权人一般是小区业主,如果小区业主交纳了公共维修基金,就可以由业主决定动用公共维修基金,如果业主没有交纳公共维修基金或基金数额不足,则由业主分摊。 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毕文强认为,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角度来看,电梯属于业主共有设备设施,其维修、更新和改造理应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即应该由业主承担相应的费用。从现行的法律规范而言,其生产运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等制度规范比较完备,仅在维修更新改造的问题上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衔接难题。 “例如,为了解决‘高龄’电梯更新或改造的资金问题,有必要制定关于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筹集、使用、续筹的法律规范,解决资金来源以及合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区来讲,除高层电梯外,还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的问题,有必要出台小区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涉及老旧小区改造等的相关法律规范,对相关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等进行规范。”毕文强说。 李凌建议加强多元协作,一方面,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可与属地镇街社区形成联动机制,探索资金筹集使用办法;另一方面,在使用公共维修基金时,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同时又能产生相互信任的机制,谨防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和其他部门、人员利用电梯维修、更换时机从中渔利,真正让房屋的“养老钱”在解决诸如电梯维修、更换问题时用得透明公开,让业主信服。 “至于说一栋楼里业主之间如何分摊更换或改造费用,当前不少地区已经摸索出一套针对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费用分摊的实践指南,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顾德仁指出。 科学设计电梯配置 出台相应技术标准 实际上,当前一些地方已出台了涉“高龄”电梯的规定。 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规定,电梯整机或者重要零部件使用年限即将届满的,可能影响电梯使用安全的,电梯使用管理人应当委托电梯制造单位或者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对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修理。 根据201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或者受水灾、火灾、地震等灾害影响的,或者故障频率高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性能技术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增加维护保养频次和项目,或者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更新和报废。 对于当前业界关于电梯达到一定年限即应整机报废的观点,顾德仁认为,这实质上是对“高龄”电梯一种简单、粗暴的处置,背后可能潜藏了部分行业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考量。事实上,在现行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中,并未明确规定“高龄”电梯必须以整体更换作为唯一解决方案。相反,《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这一国家标准明确提出,电梯的关键零部件应当依据其具体的报废技术条件来判定是否应当强制报废,而非简单地将整台电梯因年久而一概淘汰。 “这意味着通过精准评估与适时更换已达报废标准的主要零部件,老旧电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仍有可能继续发挥其使用价值。”顾德仁说。 根据公开信息,在天津海河之畔,有一幢百余年的老建筑,其中1920年代安装的一部电梯,至今仍在正常使用。顾德仁以此为例说,从电梯整体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不应当机械地设定统一的报废年限,而是提倡电梯应具备“与相关建筑同寿命”——即只要相关建筑物持续使用,电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亦可同步服务,并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 为此,顾德仁建议,我国应该围绕电梯与相关建筑同生命周期的理念建立电梯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等制度体系并赋予相关主体法律责任。对于电梯生产企业来说,在生产电梯的同时配置一定数量产品备件的安全库存,提供电梯终身售后支持,不因企业的变动或产品的更新迭代而停止。对于电梯购买者来说,在采购电梯时,从电梯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科学合理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电梯配置,确保电梯的型号、载重、运行速度等与建筑相适应。对于电梯的维修方来说,应该及时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针对‘高龄’电梯的现代化更新需求,亟需涌现一批能够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这一转变得以实现的前提在于,采购方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接纳并愿意为蕴含实质价值与先进技术含量的改造方案额外支付相应费用。”顾德仁说。 他呼吁,就“高龄”电梯更新或改造事宜,考虑从规范的角度出台技术标准,供有关各方遵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相关规范中强调公开透明,比如技术评估报告可全文公开;在有条件的地域,有步骤地试点电梯采购(无论是新装电梯,还是更新电梯)全流程公开,包括但不限于招标采购文件、入围公司的投标文件、电梯设备价格、以及具体的更新改造实施方案等关键信息均在“阳光”下展示,力求每个环节都经得起社会监督。 在李凌看来,“高龄”电梯的维修或者更换,需要做到“甲方到位、乙方归位”,在此基础上阳光维保、阳光维修。“甲方到位”,即需要基层政府积极引导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逐步实现业主自治,业主明确自己“甲方”权责,主动参与小区公共事务。“乙方归位”,即需要物业公司在财务上公开透明、过程上规范民主、相关利益主体权责义务清晰以及建立相符的管理契约关系,各个主体按照相应的责任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加大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