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兴企行动 主要目标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万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8%以上,新登记数据知识产权5000件,新增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0家; 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登记金额2000亿元以上,唤醒“沉睡专利”5000件以上,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11万件次,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达1000亿元;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持续提高,新投入运行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3家以上,专利快速预审、专利优先审查服务供给数量分别达到2.7万件、1.2万件,发明专利获权提速率达20%以上,专利行政裁决办案周期压减5%,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6.5分。 重点任务 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 推进专利转化运用; 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 开展“快获权、快维权”行动; 强化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 优化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信用赋能助企行动 主要目标 初步建立“1+N”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框架,制定3个行业信用建设指引; 推动全线上信用融资贷款金额30亿元以上; 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培育省级、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500家,公示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4000家以上; 信用修复网办率达到100%。 重点任务 做优多维服务场景,以信用促增值。强化事前信用合规提醒,打造主体信用画像,丰富信用融资产品; 做实监管服务机制,以信用促减负。拓展“信用+监管”场景,深化“多报合一”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 做强工作载体抓手,以信用促提能。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挥信用激励作用,加强失信闭环管理。 放心消费惠民行动 主要目标 持续完善消费环境建设体制机制,整体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动态培育无理由退换货单位9.3万家、放心消费商圈350个,建设放心农贸市场380家以上,推动“满意消费长三角”提档升级,消费者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 全省法定行业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率不低于94%,省级合同示范文本和市县级合同范本制定(修订)不少于10个。 重点任务 重点打造放心消费商圈; 推进放心消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 创建现代放心农贸市场; 培育放心消费化妆品经营单位; 培育长三角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单位; 构建“浙产浙销”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机制; 持续优化网络消费环境; 加强消费类合同格式条款监管; 开展消费领域乱象专项治理; 深入开展消费宣传引导。 执法亮剑护民行动 主要目标 实现气瓶、锅炉、叉车规范管理,经检验机构定检合格的液化石油气瓶100%更换自闭阀,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得到遏制,涉美容美发行业投诉举报明显下降,医疗服务价费秩序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及用品价格实现市场化调节; 全省发布执法办案典型案例不少于60件,抽查监测互联网广告不少于1400万条次,抽查监测直播不少于10万个场次和20万小时,抽查监测商品不少于100万件。 重点任务 围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关系安全底线、生命健康及普遍诟病“头疼小事”,优化监管执法机制,严查曝光一批违法案件,对触及安全底线、危害生命健康安全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落实“处罚到人”要求,按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聚焦食品非法添加、掺杂掺假,保健品行业,美容美发,车辆检测机构,互联网广告突出违法问题,医疗收费,殡葬行业价费,特种设备安全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执法整治。 食品安全利民行动 主要目标 建成中小学校“示范食堂”1000家以上、阳光学校配送企业200家以上、示范阳光食品作坊2000家以上、放心农贸市场380家以上,在60%的养老机构、30%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20%的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食堂建成“阳光厨房”,免费提供食品百姓点检服务6万批次以上,重点主体数字化追溯上链覆盖率达到85%以上,重点食品品种数字化追溯上链率达到90%以上,全省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89以上。 重点任务 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推动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打造放心农贸市场升级版、开展生鲜门店专项治理2.0版、建设阳光示范食品作坊; “一老一少”吃得更舒心,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建设养老机构阳光厨房、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和学校食堂阳光配送企业; 餐饮消费买得更省心,开展网络餐饮专项治理,推动农村家宴提质升级,推进餐饮街区提能促规范; 风险治理网织得更安心,搭建风险防控感知网,开展重点风险隐患治理,推进“百姓点检”惠民改革,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