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后商家拒担责 消费者往往难维权 历时3个月,购买到“星期狗”的袁女士艰难维权成功。 2022年年初,四川达州的袁女士在某宠物店花费1000元购买了一只柯基犬,购买后第6天,柯基开始拉肚子,并且状况越来越不好。袁女士带着柯基前往宠物医院救治,不到3天,柯基在宠物医院死亡。 袁女士随即联系商家要求赔偿,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不回消息,不接电话,打了12315投诉热线当地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介入后,商家才开始联系我”。动监局对双方进行了调解,袁女士提出,商家应赔偿买狗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商家则表示仅能赔偿一半买狗的费用并且不承担治疗费用。双方意见不一致,袁女士开始收集相关证据,并从网上找到了商家的营业执照。几天后,袁女士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和各种材料。 袁女士认为,柯基购买后不到一周即发病,10天内死亡,商家有很大责任,不仅应赔付买狗费用,还应赔偿治疗费用,共计2680元。最终,商家在诉前调解时妥协并同意赔偿1500元。 袁女士对记者说,不幸中的万幸是,自己当时保留好了合同原件、宠物的疫苗本等相关证据。采访中,她反复强调,爱宠人士购买宠物前应当慎重再慎重,签合同时一定要留意内容细节,保留好相关材料。 去年年底,黑龙江的马女士在哈尔滨的一家宠物店购买了一只泰迪幼犬,购买后第二天狗便出现拉稀症状,还带有“血水一样的东西”,马女士联系宠物店,并按卖家要求让宠物空腹。第三天上午和晚上泰迪分别出现一次呕吐症状,并在宠物医院验出该犬携带犬细小病毒。 经咨询专业人士,马女士了解到犬细小病毒潜伏期为3天到14天,而宠物到家后24小时左右就病发,据此认定宠物在带回家前就已经携带病毒。她联系宠物店时商家却表示“活体售出不负责”,拒绝承担任何费用。之后,马女士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后进行了调解,但并未起到作用。 马女士说:“卖家当时说给狗打了一针疫苗,但是未提供接种疫苗凭证,我问他是否有接种疫苗资质时,卖家说给自己家犬接种不需要资质,由此我推定他没有资质,这也是我维权最为关键的证据。” 马女士以商家没有接种疫苗资质为切入点,向当地农业农村局反映了情况。过了几天,马女士接到了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向马女士了解相关情况后表示,商家给出售的狗接种的行为是违规的。几小时后,商家主动联系马女士并提出和解,最终向马女士赔偿了购买宠物的费用以及其支出的全部医疗费。 但记者调查发现,袁女士和马女士这样买到“星期宠”后维权成功的例子极少。很多被商家欺骗购买到“星期宠”的消费者或自认倒霉,或因证据留存不足而无法成功维权。即使是维权成功的消费者,也仅是要回买宠费用和医疗费用,而商家在赔偿后仍照常经营、推广。还有一些商家会主动与消费者签订购买协议,并在协议中注明“支持当场检测,一旦售出,概不负责”。 浙江杭州的白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于去年买到“星期狗”,找商家索赔时,商家以协议中的“一旦售出,概不负责”条款拒绝赔偿。 深圳的杜女士在社交平台中分享了她的“踩坑”经历:她花了5000元在当地一家宠物店购买一只萨摩耶,带回家后却查出携带犬细小、冠状等病毒且全身疥螨,商家表示不退不换。由于杜女士与商家只是对携带病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口头约定,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并未体现,最后难以维权。 商家行为涉嫌违法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宠物店内能吃能喝、活泼可爱,看起来十分健康的小猫小狗,为何到家后短期内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记者咨询了一位业内人士,对方介绍,犬瘟热、犬细小发病一般就是7天,而宠物在店内看起来情况良好则很有可能是商家进行了操作,“血清、肾上腺素、强烈兴奋剂,3针打完就掩盖了,等买家把宠物带回家后才会慢慢暴露”。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店家故意售卖有病的宠物,还在合同中规避责任的行为涉嫌违法。 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显敏说,商家在售卖因存在各种健康问题而只能存活一周左右的“星期宠”等活体动物时存在未如实告知买家宠物实际情况的问题。而且,如果此类宠物身上携带有传染性病毒,商家不仅不应售卖此类存在传染疾病风险的活体动物,还可能涉嫌违反动物防疫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商家在合同中用文字规避责任的条款,属于免责条款,这种情况下并无效用。因为宠物作为活体,要疫苗和检疫合格后方可售卖,不能抛开责任谈免责。”陈显敏说。 在陈显敏看来,“星期宠”纠纷中消费者维权的困难之处在于,难以确定宠物具体的染病时间。当买卖双方各执一词时,现有材料难以证明宠物是否在商家销售时就已经携带病毒。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何山教授认为,界定双方责任的关键环节是取得一份权威的鉴定结果。当宠物在购买后短期内死亡时,消费者应当将宠物送往专业的检验机构鉴定死因,特别是导致宠物死亡的病毒的潜伏期,以此来确定宠物是否在消费者购买前已经染病,为后续厘清双方责任提供依据。 陈显敏建议,为规范“星期宠”乱象,目前最可行的措施是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商家的日常监管,或者有关部门提高对在售宠物的检疫频次。消费者购买“星期宠”后,可以先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若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投诉,因“星期宠”问题涉及带病猫狗,消费者还可以向主管卫生防疫的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依法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