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站 赤城路 龙兴寺门口有一条山道,小林说走这条路可以上巾山,“傍晚,从大、小文峰塔的背面望古城落日,非常美。” 也可以去紫阳街东面的赤城路逛逛,它与紫阳街平行,是一条融合了文化、旅游、商业以及街巷生活的步行街。 看日落的话,可以去“Z'll楼顶咖啡”喝杯落日拿铁,在楼顶俯瞰紫阳街街区全景,不要太浪漫;去“余同丰当铺旧址”看书也不错,这家书店是在余同丰当铺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保留了百年四合院的时代感。 临走了,逛逛“帮农客”,买点伴手礼。在这家共富工坊直营店里,汇聚了海苔饼、涌泉蜜橘、羊岩勾青茶等100多种本地农特产品,价格实惠,品质还有保障。 线路:东湖—台州府城墙(揽胜门—朝天门)—西门街—紫阳街—台州府城墙兴善门—龙兴寺—赤城路。 
“中华小吃之都”并非浪得虚名 逛吃,逛吃,紫阳街 “中华小吃之都”并非浪得虚名,140多种小吃,是临海的烟火日常,也治愈着每一个到此游玩的旅人。 让我们去紫阳街上从北到南,一路逛吃逛吃,品尝过这些小吃,才算没白来临海! 
糯米金团 推荐打卡: 郭记糯米金团(紫阳街393号) 临海有一种传统糕点叫“糯米金团”,当地保留着“家有喜事送金团”的习俗。孩子满月、订婚、房子上梁等,都会定做糯米金团,然后挨家挨户送给亲戚邻居,分享喜悦之情。 现在,当地很少有店面卖这个了,但紫阳街上还有一家,叫郭记糯米金团,做得很正宗。 糯米金团馅料以甜为主(10元/盒),不过,老板娘更推荐自家的咸口金团(12元/盒),“吃过的都说好!”我买了一份,形似月饼,个头比一般月饼略大,之所以叫它金团,主要是因为外面沾着一层松花粉,色黄似金。 临海人历来偏爱松花粉,清明、立夏的应时传统糕点例如麻糍等都离不开松花粉。在松花粉里滚过的糯米金团,变得不再黏手,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松花香味。 咸口的糯米金团,馅料里有豆腐、胡萝卜、茭白、咸菜等,金团皮依旧是超级软糯拉丝,又带着Q弹的口感,绝对是糯叽叽星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白水洋豆腐醪糟 推荐打卡: 标准之外(紫阳街219号) 这家店开在紫阳街旁边的窄巷里,霓虹灯的招牌晚上特别醒目。以为是一家酒吧,走进去才发现,是家中式甜品店。 点了一份店里的招牌——白水洋豆腐醪糟。甜品盛在青花瓷碗里,老板是懂中式美学的,颜值高,还诱人。白水洋豆腐冰冰的,滑嫩细腻;醪糟是温热的,软糯中带着温醇的酒香,冷暖对比,冲突又和谐,最终一起融合在浓郁的奶汤里。 如此口味特别、层次丰富的台式甜品,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海苔饼 推荐打卡: 紫阳九九海苔饼(紫阳街99号) 王天顺海苔饼(紫阳街81号) 海苔饼,可以说是临海的门面小吃。在临海伴手礼排名榜上,海苔饼也是稳居首位。不过,虽然可以买来作为旅游手信寄到全国各地,但去紫阳街吃一口刚出炉的热乎海苔饼才够难忘啊! 我来到紫阳街上的九九海苔饼店时,店门口的队伍已经排到对面的巷子里。 刚出炉的海苔饼表皮金黄油亮,芝麻点缀其间,光看那颜值就忍不住想咬上一大口。每咬一口,都有清晰的“咔嚓”声,第一口是微微的咸味,再细细咀嚼,甜味就出来了,浓郁的海苔味渐渐充满整个口腔…… 乌饭麻糍 推荐打卡:陈记乌饭麻糍(紫阳街85号) 临海有句俚语:“四月八,馍糍乌塌塌。”乌塌塌的馍糍,指的就是乌饭麻糍。它是临海地区春夏之交的节令美食。 我在紫阳街上的陈记乌饭麻糍买了一盒品尝,糯叽叽爱好者一定不能错过,它的口感甜、软、糯,因为添加了乌饭叶汁,所以不觉得腻,吃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临海民间有“吃了乌饭糕,蚊子不会咬”的谚语,“我们这儿到四月初八的时候,有些人家做好了乌饭麻糍,还会捏一点儿贴在小孩子的额头上。”正如临海《竹枝词》里唱的:“乌饭麻糍嵌豆沙,卖来卖去卖人家。抓来贴在儿童额,免得蚊虫蚤虱爬。” 
糟羹 推荐打卡:荣家小吃(紫阳街76号) 在紫阳街上,有个一站式品尝临海小吃的好地方——荣家小吃。 这家有一道招牌菜叫“糟羹”,小小一碗糟羹,原材料十余种,比较固定的有咸肉、冬笋、油泡、荸荠、香菇、豆干等,沿海一带还会增加几味海货。 糟羹还有咸甜之分,甜羹改用年糕、橘脯、红枣、葡萄干、小汤圆等。 
食饼筒 推荐打卡: 豆妖麦油脂(紫阳街56号) 麦油脂,又叫“食饼筒”,食如其名,就是用一张面饼将各种食材卷成筒状,有点春卷的意味,却比春卷更加丰富大气。 麦油脂的馅料丰富多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莴笋、笋丝、豆芽、蛋丝、豆腐干、豆面……一切你想吃的,都可以裹入面皮里。 紫阳街上有家豆妖麦油脂,生意不错,我排队买了一个。 刚刚煎出锅的麦油脂,压得扁扁的,样子有点像杭州的葱包桧,表皮金黄焦脆,又香又鲜又上口,别有一番风味。 
蛋清羊尾 推荐打卡: 胡记蛋清羊尾(紫阳街53号) 白塔桥饭店(紫阳街376号) 来临海,蛋清羊尾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味,它可是最早被列入《中国菜谱》的临海名小吃。 蛋清羊尾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实,蛋清指制作的原材料,羊尾则指小吃的形状像羊尾。 紫阳街上卖蛋清羊尾的店很多,我去的是靠近兴善门的胡记蛋清羊尾。店门口摆着一口大油锅,不少客人正在围观蛋清羊尾的制作过程。 用猪网油裹住的甜豆沙,放到打好的蛋清里滚一下,用筷子夹出时,利用惯性拖出一条小尾巴,这就是蛋清羊尾的“羊尾”了。“羊尾”放入沸腾的油锅中,顿时膨胀,用小火耐心炸至金黄圆润时出锅,撒上白糖,就大功告成了。 每一口都松软香甜,带着豆沙的细腻,真乃中式甜品之妙品。 
麦虾 推荐打卡: 临食记(紫阳街22号) 婉君小厨(紫阳街366号) 逛到紫阳街靠近兴善门的位置时,我进了一家餐馆叫临食记,这家的小吃非常全,想一站式吃到临海小吃,来这家准没错。 临食记的招牌之一是麦虾。麦虾不是虾,而是用菜刀或筷子割出来的麦条,入水后状如条虾,又被戏称为“江南面疙瘩”,不仅是临海人的日常餐食,更是游客到古城必尝的小吃。 过去,麦虾是临海山里人的主食之一,配料也比较简单。通常会放入青菜、萝卜或南瓜藤尖。后来麦虾传到沿海地区,入乡随俗,又加入了虾、蛤蜊等海产品。麦虾之名,也就名副其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