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说过沈塘桥路上的百姓健身房?这家百姓健身房负责人郑女士笑了,“我们就是啊,两年前就搬过来了。” 说完,她指了指进门口的LOGO图标,她说,目前这家百姓健身房属于米市巷街道文化站管理,主要是为了便民,方便市民出门就有自己的健身房。 “我是跟街道合作的,以前我是专门从事健身经营的,目前这块场地200平方米左右,街道来提供,然后我们来运营。” 

这家百姓健身房进门口写有价格表,年卡499元,季卡228元,月卡99元,体验价是19.9元,另外还可以私教新人,有具体收费明细。“这些价格都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执行的,相比较于纯商业的健身房,这个价格相当惠民。” 目前,健身房除了郑女士外,还专门聘请了两位健身教练,时间从上午10点半到晚上9点半。 昨天,米市巷街道文化站相关人员告诉橙柿互动,此前沈塘桥路上的百姓健身房,确已搬至湖墅南路上。 “之前的位置可能稍微有点偏,知道的人确实不多,很多居民说找不到,我们在浙里办以及相关程序上已经更新了地址。” 另外,当初沈塘桥路上的百姓健身房搬迁新址时,已经在旧门店张贴过搬迁告示,当时的店面是租用的,之后一直没有外租,所以门头才会一直留存。 米市巷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与旧门店出租方协商,最近几天会将门头拆除下来。 


百姓健身房搬迁后,办卡和散客确实比以前多。 下午5点左右,57岁的王先生刚下班就来到健身房,他笑着说自己是米市巷街道百姓健身房的“元老”。 “原来在沈塘桥路上,当时我也去了,可经常今天去了,第二天又关门了,要么就是上午开着,中午关了,后来搬到这里来之后,营业时间改了,从上午一直开到晚上,我觉得还不错,这才办了年卡。” 说起这事,王大伯坦言,开健身房,经营很关键。 “之前我觉得是经营得不好,沈塘桥路当时的健身房,只有一个大姐坐在里面管,本身对健身和这个行业都不太懂,健身房是上午和下午营业,中午好像是休息,这样怎么可以呢,开店营业应该要按照消费者的时间来调整,不能按照部门办公时间来经营的。” 王大伯说,后来健身房搬到了湖墅南路上,自己每次来,人都还比较多,感觉经营得不错,健身房人气上来了,健身房就“守”得住。 “这家店是两年前的7月份试营业,第二个月我就办了年卡,当时是疫情期间,真的没什么人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家坚持下来了?” 说完,王大伯开始了拉伸运动,两年下来,他原来的大肚子不见了,“现在身体有形了,还有腹肌,主要是我睡眠好很多,所以我基本有空就来活动一下。” 下午,63岁的童大伯正在卷腹板上健身。 “退休前单位也有健身房,不过这里相对来说还比较齐全,我也做力量训练,感觉还不错,主要价格优惠。” 郑女士说,健身房办理年卡很便宜,“我以前也在拱墅其他地方也经营过百姓健身房,目前这家是我做得比较好,其他的百姓健身房,面积比我大的都没我人气这么多。” “当时健身房里有两台椭圆机、三台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还有其他的有氧器械以及力量器械等,当时我想了想,还是自己投钱购买了其他健身设备。”郑女士说,从目前来看,现在健身房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添加设备外,郑女士还经常与办卡的会员加强联系。 “我把营业时间调整了,上午一直做到下午,中间不间断,而且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健身行业,对这行也算是了解。另外,做经营也是需要和用户多一点互动,比如吃吃饭、爬爬山等,这些也有利于了解健身房的不足以及用户的需求,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 郑女士说,除了日常开销以及健身教练工资外,这两年经营下来,健身房营收上来说肯定是赚的。“价格上确实很惠民,相比较于其他百姓健身房,我们办卡的会员算多的了,总体上来说赚了,但肯定不多。” 郑女士说,目前健身房里白天老人比较多,晚上是年轻人多,很多刚退休的大伯,都蛮喜欢健身,引体向上、卧推、深蹲等力量训练都会,而且有教练在旁边指导。 
2021年,快报曾报道,萧山开了一家百姓健身房,设备齐全,月卡30元,年卡365元,一天才一块钱。 据了解,建设百姓健身房是浙江省民生实事工程,旨在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共享的室内健身服务。截至2022年7月,全省已建成百姓健身房2000余个,实现90个县(市、区)全覆盖。 近两年,一些媒体调查走访发现,百姓健身房冷热不均,部分健身房实际利用率不高。一些居民表示,没人带教、跑步机跟不上,有的是开放时间和上班时间重合,但下班了之后,一些健身房也下了班…… 有媒体指出,部分百姓健身房存在“建而不用”现象,提醒管理者要在管理运营上进一步提高精细度和科学性。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引入市场化资源的百姓健身房反倒氛围比较火热,收费上体现出百姓健身房的公益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