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7月31日,中国烹饪协会与海底捞和其他牛蛙养殖、加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发布了《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明确牛蛙为水产新品种后,国内牛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随着产业从业者的增多,牛蛙养殖及加工环节的不规范现象也时有发生。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从技术规范的角度指导牛蛙标准化养殖与加工。该标准不仅涵盖了牛蛙养殖全流程,还详细规定了养殖后加工技术要点、运输贮存、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为牛蛙产业的高标准养殖与加工提供了指引。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随着餐饮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化,餐饮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趋势。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是中国烹协的社会责任。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将对餐饮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促进餐饮业的创新和品牌化发展。 据了解,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牛蛙,在养殖环节,海底捞对牛蛙养殖基地进行了20余次考察,并共识了统一基建规划、统一蛙资采购、统一操作规范的养殖理念,还制定了《牛蛙养殖标准规范》《牛蛙渔药管理制度》《牛蛙养殖追溯记录表》等操作规范,梳理了10个关键步骤,从苗种来源到出塘交付全过程实施管控和监测,实现了标准化养殖。 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海底捞牵头起草的《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既是自我约束也是行业的标杆。该团体标准从投苗、养殖、加工、运输到最终的产品质检提供了全流程、清晰、透明、经过实际运营检验的技术方案,将增强消费者对牛蛙安全性的信心。 杨柳表示,海底捞牵头起草此项团体标准,在行业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必将促进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优化供应链,提升整体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更好地推动牛蛙产业向更规范、更健康、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