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横空出世。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并赋予其职业本科大学的定位。首批设置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招生计划,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今年将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20人。 此前,我国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10余所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培养的最高学历层次为专科。 近年来,随着《入殓师》《三悦有了新工作》《人生大事》《不虚此行》等殡葬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社会存在感较低”的殡葬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他们,被称为“灵魂摆渡人”。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殡葬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个离死亡最近的行业,仍让很多人讳莫如深。 从事殡葬行业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个行业真的“吃香”吗?让我们一起走近杭州“灵魂摆渡人”。 遗体接运工吴影镇 “我既是司机,也是遗体接运工” 每一位遗体接运工都有专属的殡仪车 遗体殡殓、礼仪出殡……在杭州殡仪馆,每一位进入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几乎都要在多个岗位轮岗。 “我既是司机,也是遗体接运工。”38岁的吴影镇,是杭州殡仪馆接运保障科驾驶班的组长。 遗体接运工负责遗体的接收、装殓和运送、为家属讲解“送逝者”的风俗礼仪等服务,是直面逝者和家属的第一人。 20岁出头时,吴影镇就懵懂地选择了这个职业。17年来,他帮助了几万人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 24岁的陈小彬,是吴影镇的徒弟,到今年,他入职杭州殡仪馆已经有1年半。有师傅的“一对一”指导,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已经可以单独出车了。 驾驶班每一位能单独出任务的遗体接运工,都有自己专属的殡仪车。车子分成两个区域,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属于生者,车厢能像后备厢一样打开,可拉伸的长方形棺盒,用来安放逝者。 在高温天,遗体接运工每一次任务,都是挑战。当遇上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时,挑战就更大了。有时候,他们要在事故现场协助清理遗体。有时候,遇上过世好几天的遗体,他们就得穿上专业的防护服。 让逝者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 更深夜静,一个人守在遗体存放间,空气中充斥着特殊的气味……这不是电影中的画面,而是入殓师真实的工作环境。 入殓师,就是“遗体防腐整容师”,是一个专门为逝者化妆整仪、整形美容、遗体修复、纳入棺中的职业,也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 周望,杭州殡仪馆基本服务科内勤组副组长,曾获得浙江省殡葬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是“金牌整容师”,也是“杭州民政工匠”称号。 周望毕业于民政职业大学(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算是“科班出身”。 杭州殡仪馆有10多位整容师,其中有两位是女性,李晶晶就是其中之一。从医学美容专业毕业后,她误打误撞成了“殡葬人”,一干就是十几年。 擦拭面容、清理口腔、净身化妆……让逝者体面地告别这个世界,是周望和李晶晶的工作内容。他们也要为因车祸、高坠、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逝者修复损伤部位。 有一次,李晶晶在完成遗体修补后,家属“扑通”一下倒在她的面前,难掩悲痛,但一直叫她“恩人”。那一刻,她觉得,“入殓师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在一线殡葬岗位,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有超出常人的承受力,二者缺一不可。 吴影镇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接触遗体时的场景。 那是6月的一天,气温不低,但当他的手摸到遗体时,冰凉感还是瞬间穿透了全身,“我好害怕”。 晚上,他躺在床上,那些遗体的面容如电影情节般一一闪现在他的脑海里。直到半个多月后,吴影镇才能不多想,较快地入睡。而陈小彬说,至今,逝者的面容还会出现在他的梦里。 “科班出身”的周望和李晶晶,虽然在学校上过解剖课,但第一次进入殡仪馆的停尸间,还是无法适应。 李晶晶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存放遗体的冰库时,师父对她说的那句话:“小姑娘,第一天进来的人熬不过5分钟,受不了的话就赶紧出去。” 没想到,李晶晶竟然在里面待了一天。师父笑着说:“你是天生干这块的料!” 可师父哪里知道,李晶晶脸上的“若无其事”,是她强撑着的勇敢。她想让师父知道,自己能干这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