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是消费旺季,也是观察消费市场新动向、新变化的重要窗口。见一域而知全局,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透过身边事和微观察,管窥消费的升级、市场的迭代。 ——编 者 春节消费代代新 王垣升 小时候,春节前赶集是我最期待的事。父母会带着我穿梭在集市里,嘈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父母精挑细拣,常常为买或不买、买多买少犹豫不决。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彼时的春节消费简单纯粹,但不失幸福的味道。 时光流转,当我带着孩子赶年集、逛超市,不再为仨瓜俩枣“斤斤计较”,考虑更多的,是食品的口感、商品的品质,还会添些花卉、绿植。 如今,置办年货的任务交给了孩子。从坚果礼盒到新年装饰品,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年货就备齐了,节省时间、精力。春节假期,除了逛公园、进游乐场,孩子还早早在网上订了电影票。一家人共享的银幕时光,定格为难忘的新春记忆。 从线下逛,到线上买;从精打细算,到便捷多元;从物质消费为主,到更注重精神文化……春节消费,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变迁、生活日新,照出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见证国家走向富强、家庭欣欣向荣。 年年仍岁岁,故故复新新。春节消费的变化,根源在于经济。让消费提振起来,让内需旺盛起来,我们都会是受益者。 (作者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乡村小店有人气 庄永明 这个春节,浙江的一些村镇热闹非凡,除了返乡的村民,还有不少远方的客人,带火了许多小饭店的生意。很多店家忙活了一整个假期,生活有奔头,辛苦也是甜! 一家家乡村小店为啥有人气?很简单,环境好了、交通畅了,发展机会也就多了。“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改变了农村脏乱差、陈旧落后的面貌,所以“老屋能出租,农村能开店”。小道连大道,车达家门口,所以“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来”。县乡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备,所以“本地特产有市场,时尚新货进得来”。一家家乡村小店,受益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推进,为城乡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消费旺了,生意好了,收入高了,乡亲们干事创业、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把消费潜能更好转化为发展机遇,要进一步盘活乡村要素市场,同时在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上持续下功夫。比如,构建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的种植、养殖体系,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强化监管,确保货真价实、促进诚信经营,让游客吃得更好、更健康。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乡亲们的钱袋子必能越来越鼓。 (作者为浙江省桐乡市档案馆副馆长) 乡村大集正红火 黎昊阳 春节假期,各地新春大集红火热闹。从地道特色小吃到精致礼盒套装,从传统非遗产品到新兴智能设备,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遍地开花的新春大集,已成为年货经济、节日消费的重要助推器。 新春大集是年货大集,也是文化大集。写春联、剪窗花、捏面人……一些参展商家以民俗体验为载体,推出了打折促销、满减优惠活动,吸引众多顾客参与。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集聚作用,融入丰富的本土文化元素,在激发市民、游客消费热情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参展的许多是本地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推介的不少是地方美食和周边县乡的特色农货,这样的新春大集,是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拉动产业、激活乡村的重要抓手。深挖地方资源特色,打造新场景、引进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互动性、便捷性、创新性,新春大集一定会让消费者有“看头”、让经营者有“赚头”。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