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人间烟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关于消费,杭州一直胸怀一个“大目标”——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为此,杭州发布了《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集成培育优秀主体、鼓励大宗消费等32条扩大消费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商圈提质扩容、打造首店矩阵…… 新形势下,杭州“扩大消费”这道题怎么解?近日,在市政协召开的“请你来协商——大力提振扩大消费 增强消费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专题协商会上,相关党派、专家、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带来了一系列思考。 “杭州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肩负‘挑大梁、当头雁’重任。目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消费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惠民生、扩消费、强内需。”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会同市商务局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保障侧、需求侧、供给侧、管理侧”提出对策建议——要聚焦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重点领域,增强收入预期,加快出台并实施相应的消费保障支持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激发高净值群体、“Z世代”年轻群体、银发人群等重点群体的消费潜力,促进实体创新转变,推动“消费+”模式,培育消费热点场景;强化支持优化管理,凝聚部门合力,完善以旧换新等方面的现有政策,不断提升消费环境。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协商会尤其提到了助力外贸优品转内销的内容——建议发挥本地连锁企业销售渠道优势,对优质外贸商品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商品上架,加速商品流转;鼓励我市淘宝等平台企业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设立“外贸优品专区”,加快打开国内销路;提高外贸商品的国内市场认知度,助力产品升级,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消费+”要怎么加?市政协经济委负责人介绍,可以运用“消费+AI”模式,通过智能零售设备终端,实现餐饮、零售、休闲、服务等多功能无人销售模式;加速“消费+IP”原创品牌开发,在合规运用知识产权前提下,加强动漫、游戏、电竞等原创品牌周边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的开发。同时,积极培育“演赛展”、文旅消费、入境消费、夜间消费等热点消费场景,活跃消费氛围,提升城市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 “场景”是本次协商会上的一个热词。围绕扩大消费,大家畅想了许多消费新场景—— 聚焦银发群体,民盟市委会提出,建设大型“银发经济专售区”,汇聚各类老年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试点举办老年消费节,吸引老年人和年轻子女共同参与,打造“跨代际消费”场景。 围绕推动杭州旅游国际化,民进市委会建议打造“宋韵杭州”数字沉浸项目、“良渚文明探秘”实景游戏,推出“杭州通”电子消费卡,实现景区、酒店、商圈一卡通用等。 以小店经济为切口,农工党市委会提出通过设立“杭州小店文化认证体系”、探索“小店+工作室+展览”的复合空间小店等方式,塑造城市的“烟火气”与“品质感”。 新型电商模式如何在消费市场上进一步发挥作用?市工商联认为,要进一步推进新科技新消费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新型电商消费市场特点的本土新势力品牌和头部电商服务企业,完善相关电商政策等。 协商会还围绕夜间经济、城乡消费等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拱墅区政协建议,打造大运河武林门码头、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特色夜消费地标,逐步形成一街道一场景的夜经济品牌。市政协委员胡芳则呼吁加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力度,通过提高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助力扩大农村消费。 协商助力扩大消费是今年市政协的一项重点工作。下一步,市政协将围绕该主题持续调研、精准建言,并将大家的意见建议系统梳理、认真提炼,形成专门建议案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不断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实现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