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持续做好公众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每日商报》,即日起推出《金融知识大讲堂》专栏,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与身边事例入手,通过政策解读、防诈指南、金融课堂等多种形式,传递金融温度,有效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防诈骗能力,进一步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商报讯(记者 苗露)两个月前,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走进建行台州滨江支行大厅,阿婆表示自己要办一张一类卡,不开通短信提醒。这个要求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遵循业务流程,工作人员告知阿婆对于老年群体开通短信提醒很有必要,如没有短信通知,将不能及时了解自己账户情况,并再次询问为何一定要办一类卡。 听到这话,阿婆的老伴儿发了火:“我办卡就办卡,怎么就那么难!”工作人员立即对两位老人进行安抚,经过一番耐心劝导,阿婆终于说明了情况。原来,阿婆曾经有过被骗经历,南京法院已追回款项,但现接到法院通知,要求他们办一张一类卡并不开通短信,并要在相关小程序上传个人信息,同时再买几万元理财进行投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就及时上报给网点负责人。“我们支行之前也碰到过类似诈骗案件,公检法机关是不会要求你转账的,凡是要你转账的,肯定就是诈骗。”网点负责人劝说道。 随后,建行工作人员联系了110,民警到场后,也向老人普及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告知他们法院传达不会通过个人短信通知。为了避免老人误入歧途,网点工作人员联系了老人的女儿,告知情况并提醒子女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 近年来,随着诈骗手段迭代更新,不法分子利用电信、网络等手段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给银行客户资金造成较大危害。此类涉诈案件,对象针对已退休老人群体,利用老年人不懂手机操作,手头余钱多的特点,通过电话、短信攻破老年人心理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