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今年10月末,Facebook正式宣布战略转型,更名为“Meta(元)”。创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元宇宙(Metaverse)为先,而不是Facebook优先。”这个消息,让原本已经炙手可热的元宇宙概念火上浇油。 元宇宙这个概念,起源于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小说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我们用更严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表述: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听起来这一切很美好,但是显而易见,这更多的是个概念,然而这个概念来到资本市场,就像一辆疾驶而过的列车,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想搭上这班快车。 一批接着一批的股票因为沾上了元宇宙概念而疯涨,而监管部门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发出关注函。从11月9日起,深交所就向易尚展示、力源信息、平治信息、中文在线、大富科技等多家公司密集下发关注函,询问了一个近乎相同的问题:公司是否借助元宇宙概念的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目前,A股中的元宇宙概念股已经多至67只。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国内已有400多家公司注册了与元宇宙相关的商标。 元宇宙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如果了解资本市场的历史,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不断地重复发生。上世纪末的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中,很多公司即便与互联网不怎么沾边或者根本就毫无瓜葛,也纷纷变更名称,加上与互联网有关的标志,比如com、dotnet或者Internet等等,而股价也跟着一飞冲天,但很不幸,当泡沫破裂时这些股票又跌回原形。 近年来,这样的炒作越来越频繁,而概念越来越“高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其实早在2017年,资本市场迎来一波对虚拟现实概念的炒作,几年过去,当年那些被爆炒的公司如今早就风光不再了。 今天资本市场青睐元宇宙概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个大杂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和区块链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可炒作性,只要是科技公司,都可以宣称自己和元宇宙沾边,这样这个概念就会越滚越大,资本越炒越凶。 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技术的探索,但是今天,当它还在摸索前进时,就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泡沫,大量的资本涌入,旋即大量的资本抽逃,这对这种技术的探索是非常有害的。而这场股市的泡沫中,最终受害的还是盲目跟风的普通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