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孟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茶叶质量安全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茶叶及相关制品2021年上半年的抽检合格率为99.35%,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茶叶及相关制品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产品合格率继续整体保持较高水平,但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药残留问题依旧存在 数据显示,国内相关抽检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茶叶生产中仍存在个别农药品种残留量超标的现象。出现问题的茶叶产品涉及乌龙茶、绿茶、红茶等多个茶类。在出现超标现象的农药品种中,以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等农药品类出现问题较为集中。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申卫伟表示,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多元的,包括环境残留、漂移污染、误用或违规使用等多种可能,这说明部分区域茶叶生产中对于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仍存漏洞,无论是对茶农在农药选择和安全间隔期方面的技术指导,还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都有需要完善之处。 非法添加问题频出 近两年间,我国茶叶抽检结果中暴露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的问题,涉及多个红茶产品。对比以往的抽检结果,食品添加剂问题多出现在代用茶和速溶茶产品中,现在有向茶叶产品蔓延的趋势。 申卫伟表示,消费领域的风向变化导致部分茶叶产品出现滞销,个别商家通过“翻新、回笼”在陈茶中添加增色、增香剂,伪装新茶进行销售,不但缺乏市场道德,更存在产品安全隐患。 相关认证有待完善 中茶协调查发现,通过多年的努力与推广,三品认证已初见成效,但其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也慢慢显现。我国无公害茶园面积已超过六成,但有机茶园面积仍不足以一成,且所占茶园面积比例增长缓慢。这样的框架之下,很大比例的茶园处在已取得无公害认证但尚未取得有机认证的阶段。 中茶协对我国重点产茶县和代表性茶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生产领域无公害等认证项目的普及率均高于HACCP等工业领域认证。而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则更倾重于具有准入性质的SC(原Qs)认证。在市场上,消费者往往更容易关注到绿色食品、有机茶等认证标识,对于HACCP、ISO等更加倾向于加工领域的质量认证标识既不理解也不关注。 申卫伟表示,鉴于我国茶叶行业目前标准体系比较混乱的现状,建议对茶叶行业标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尽快解决标准老化、滞后等问题。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建议对现有机构进行全面整合,由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对检测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精度较高的检测设备,满足茶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所急需,为监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