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4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年度报告》)。据了解,这是中消协首次以年度报告形式,全面梳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发展进程,客观总结社会各方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成绩,为社会各方做好新形势下消费维权工作提供参考。 《年度报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成就。重点回顾了2021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工作进展。 立法保护方面,数字经济领域消费者保护立法取得重要突破,民生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绿色消费和节约资源立法迈上新台阶。 行政保护方面,消费者保护日常监督管理、惩治各类消费侵权行为的力度明显加强,民生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执法取得新成效,守法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基础更加稳固,消费者投诉便利化程度得到新的提升。 司法保护方面,食品安全、人脸识别、银行卡消费等领域裁判规则得到统一,食品药品等方面违法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加大,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法治基础更加完善,消费维权救济法律渠道更加畅通。 社会保护方面,消费者协会以“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为主线,在政策理论研究、参与立法立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监督、消费投诉处理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全社会消费者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作用更加积极有效,行业组织及有关部门协同共治意识得到加强。 消费者自我保护方面,消费者自身通过评价、评论以及借助现代媒介曝光消费侵权等多种方式行使消费监督权利,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通过向立法机关反映意见、在立法征求意见过程中提出建议、向政府部门和消协组织反映问题等多种方式,参与消费维权制度建设;不少消费者还通过诉讼方式,推动消费维权新问题解决。 《年度报告》指出,2021年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新的消费产品、服务加速涌现,市场运行机制与消费结构模式的深层次、渐进式改变,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新要求。与构建更加周延、高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要求相比,消费者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挑战。 《年度报告》还就2022年消费者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希望社会各方从促进消费公平的角度,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有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 二是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产品质量法》等法律制度制定与修改,加紧完善网络消费环境下的相关配套措施。 三是贯彻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算法管理规定”、汽车新“三包”规则等法律制度,强化经营者有效履行告知义务。 四是继续推进和完善食品药品、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涉疫情消费等重点领域和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大范围地促进消费实质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