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吴博峰)3月25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六届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 3月以来,汽车行业再次打响“价格战”,目前已有超过30家汽车品牌加入。面对终端销售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以及价格体系可能就此重塑的新环境,企业该如何应对?对此,业内普遍认为,汽车企业间的“价格战”比拼的是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智能技术创新能力,而不是资源控制能力。 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新环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着力发展协同创新,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主席李庆文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企业,但这并不等同于原始创新能力领先。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自主品牌还没有世界一流的研发体系和原创能力,距离一线品牌还有差距,在整体创新能力上依然存在短板,因此还需要做很多努力,尽快提升品牌硬实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还在电动车和智能车培育阶段、电动车规模推广阶段和SUV再创新阶段等方面有一定阶段性领先优势,但并未彻底甩开竞争对手。与会嘉宾认为,自主品牌在电动车和智能车培育阶段领先,但这不是初始原创;在电动车规模推广阶段领先,但在颠覆性创新方面并没有领先;自主品牌在SUV再创新阶段领先,但在开创成长阶段方面并没有领先。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在大会上发表了“多主体协同创新推动‘新汽车’驶入快车道”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现阶段我国汽车市场整体上已趋于饱和,并处于“新汽车”取代传统汽车的换档期,当前的竞争是体系能力的竞争,是多主体参与并形成的不同生态之间的竞争。汽车企业若想有更大发展空间,不同资源主体之间要进行协同发展,要彼此赋能。 近年来,在汽车市场全面电动化背景下,提前布局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市场地位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52.8%,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刷新了近年来的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军雷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专利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质量提升明显,表明国内车企越来越重视专利工作。但客观上看,与外资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自主整车集团虽然专利公开量大,但发明专利授权量未实现同步增长,专利质量提升仍然任重道远。他分析道:“我国自主创新主体在专利申请量上具备较大优势,但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上明显低于外资企业,国内自主创新主体还需在专利质量上注重提升和规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成熟,汽车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如何用大数据支持汽车创新,也成为本次大会演讲环节的高频词。 广东数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蓬蕾在演讲中提出,面对国内汽车产业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构,汽车厂商需要使用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她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全球视角的决策,急速相应的机制,高效协同的执行对于企业来说是领先当今以及未来市场必不可少的利器。而具有这种利器和能力,需要有从数据到决策的数字化经营体系以及数字化管理理念。 此外,在大会上发布2022年“安亭指数”,旨在通过分析国内汽车产业创新现状,科学评测出国内汽车企业的创新指数,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加快转换发展动力、向生产服务化、个性化,产品电动化、智能化,使用共享化方向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榜单最突出的变化是自主品牌创新达12家,打破了连续5年的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持平的局面。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科技体制组组长张赤东认为,创新发展必须拥抱新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根本,赢得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