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平均每天可以跑个五六百元的流水,现在一天能跑个四百元。”52岁的老程在杭州开了两年网约车,原本去年5月份刚买了新车准备“大干一番”,结果今年开始,大量网约车新手司机涌入市场,单量却没有随之增多,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 现在的老程,跑完早晚高峰后,都习惯性将车停到滨江科技馆街“等单”。在这差不多两公里的路上,有时候可以停上数十辆“绿牌车”。 司机多了,单量少了,这不是老程他们感性的认识。2022年,中国多了114万人开网约车,但同时也少了1600万人坐车,网约车这门生意不如从前那么“好赚钱”了。 然而,这个趋势似乎还在加强。过去一段时间,包括三亚、东莞、温州、济南等城市的交通运输部门接连发布预警称,当地“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网约车市场运力已经接近饱和”,试图提醒相关人员谨慎入行。 跑车时间越来越长赚钱越来越难 从早上7点开工到晚上7点,12个小时老程跑了10单,他看了眼收入,297元。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网约车司机,老程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金额,“每天做到流水400块,我就回家休息。”以前,这个数字是600元。即便这样,他最近回家的时间是越来越晚了,基本都在晚上9点以后,有一天甚至接近凌晨。 老程年轻时候就来杭州做小买卖,去年5月份,他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做别的生意也难,网约车这份工作还算稳定,就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打算好好干。 最近一段时间,早晚高峰之后,老程都习惯性把车停在滨江科技馆街上。这是很多网约车司机的共同选择,“这边车子少,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这里算是滨江的核心区,特别是阿里、网易等大厂都不远,早高峰把人送到刚好停过来,然后等着接单。” 和老程不同,杭州本地人小章跟着好朋友们进了网约车行业。只是没想到的是,网约车司机并不好做。刚注册平台,单量没有想象中的多,虽然真正开车的时间也不多,但要等单、充电、经历堵车,同样需要熬时间。 生意好不好做,网约车司机们心里最清楚,在杭州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毛师傅说:五年前,网约车大火的时候,身边有不少朋友从出租车转向了网约车,最近又有不少人在琢磨着重新开回出租车。 这两年打开网约车聚合平台,会发现可以打车的平台越来越多。以杭州为例,去年交管部门对这些机构进行摸底打分,涉及整整43个!这些机构类似于出租车公司,想尽办法吸引新人入行,不少新手和小章一样,觉得网约车自由,门槛不高就入行。 多地发布网约车运力饱和预警 如果放眼全国,各类网约车平台就更多了。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车辆运输证105.9万本。 但是到了今年4月30日,机构数量跃升到了309家,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0万本,分别较两年半以前增长了49.3%、112.4%和117.2%。 与之呼应的是来自滴滴的数据。2021年,他们在上市前发布过一份数据,2021年3月份,全国范围内,在平台上活跃着1300万司机。到今年3月,活跃司机数变成了1900万,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600万。 然而,对应的网约车用户规模却在下降。2022年,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比2021年的4.53亿少了近1600万人。而在此期间,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中国新增的网约车司机差不多有114万人。 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需求饱和,很多地方政府也意识到,网约车司机还在持续增长,但订单数量在萎缩。为了保证区域内的供需均衡,他们开始对网约车实施总量控制,通过市场预警,提醒“网约车市场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2022年底,深圳探索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一旦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低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低于11单,巡游车里程利用率低于60%,满足3个条件中的2个,就会触发预警,供政府决策参考。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4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数为7.06亿单,比3月减少了1000万单,单车日均订单量已经滑到了10.2单。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地方发布了网约车饱和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