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数字人直播带货亟待规范
 
2024-06-24 08:32:26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燕京)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之下,今年“6•18”大促也“随风而起”,尝试推出数字人主播。有的电商平台打造数字人直播软件,供各直播间使用;有的电商平台专门推出了“总裁数字人直播”;有的直播间让数字人主播进驻,实现没日没夜全天候卖货……不过,相比平台、商家对数字人主播的热情,消费者的态度比较理性,有的消费者觉得只是新鲜有趣,有的觉得数字人主播带货“不够流畅,没有感觉”、机械式回复“无法忍受”,还有的吐槽上了数字人主播的当。

数字人还需“进化”

在“6•18”大促中,《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看到不少直播间都采用了数字人主播,不仅可以流利地介绍商品,还能回答粉丝们的留言和提问,而且这些主播毫无倦意,直到深夜仍在卖力地推销商品。京东发起的“总裁数字人直播”活动,超18家品牌总裁通过京东云言犀化身数字人下场直播。京东数据显示,“6•18”期间云言犀数字人在超5000个品牌直播间开播,数字人直播累计时长超40万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1亿,互动频次超500万次。

b92a339754a441d552b75e24d95d588a_1644687902f4e68f-d.jpg

京东的言犀数字人主播在直播。资料图片

“现在的数字人主播的定制价格便宜了不少,几千元就可以做一个还不错的,功能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可以赋予其个性化的形象、性格。不少同行都在关注。”某直播电商负责人刘婧对记者说。

即便如此,记者从多家头部直播间负责人处得知,他们对投入数字人主播仍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直播间赚钱靠的是人、货、场三者良好的互动,还有直播间品牌商誉的积累,直播间不会轻易用数字人主播替换目前真实的主播,可能会尝试单独开一个数字人直播间“试水”。

此外,消费者对数字人主播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尤其在售前服务上,很多人认为数字人主播还需要加强“培训”。有网友表示:“数字人主播缺乏真人的灵活性与创造力。从服务上看,在数字人直播间提问题,它的反应明显不如真人主播快且自如,有的时候还得不到任何回应,感觉听数字人主播介绍商品还不如自己看产品说明;从情感交互上看,数字人主播没有什么情绪的起伏,不少消费者到直播间购买商品,不仅仅是图便宜,很多时候希望得到一种情感的交互,目前我没看到有数字人主播能做到这一点。”

记者发现,与真人主播相比,数字人主播虽然很逼真,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互动,但是细微表情和动作还是不自如,有时候口型都难以对上。

化妆品网店店主张振飞对记者说:“数字人主播和真人主播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定制的数字人主播价格算高的,功能也还不错,店铺从6月开始尝试用数字人主播短时间带货,但是效果、转化率不尽如人意,后台投诉增多。我们调查后发现,数字人主播回答消费者问题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说教,回复的内容有时候驴唇不对马嘴,道歉套用的是AI模板,给不了让人满意的解决措施。”

北京瑞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邵楠表示,目前数字人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人主播距离大规模商用可能还需要时间。完善的数字人主播,首先需要的是表达,如口型、情绪、肢体动作,这些都需要建模、生成、渲染、同步等,还有语义理解和交互,如数字人在直播间说的内容、回复网友的提问,需要大模型对语料库、产品资料进行学习,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外部知识库进行相应解答。良好的数字人主播需要从消费者的提问中感知到情绪,还有问题背后隐藏的消费需求。这些都需要技术的支持,但目前很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

小心被“AI换脸”忽悠

数字人主播的能力提升还有待于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但是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开始利用数字人主播“忽悠”消费者了。

北京消费者田佳昕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我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一个直播间,里面是一位动画形象的美女,皮套(在数字人主播领域,皮套是对数字人偶像或数字人主播的二次元虚拟形象的通俗称呼)做得非常讨喜,说自己是80后单亲妈妈。其商品橱窗共有600多件,已售件数超5万件。她发布的作品还有诗歌朗读、钢琴演奏等。我看了几次直播,觉得她很努力,就想支持一下,下单买了一些彩妆。商品到手我发现质量非常差,有的连商标、生产厂家都没有,考虑退货吧,就几十元的东西,邮费就要10多元,不退吧,真的没法用。我就留言找商家解决,对方不回复,进直播间投诉结果被禁言了。”

张振飞对记者说,目前数字人主播都有人设定位,这样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如“单亲妈妈”“知性美女”“美妆达人”“多才多艺的开朗美女”等,这都是商家比较喜欢的人设。

此外,还有数字人主播被真人打假。据了解,在社交平台上,卡塔琳娜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5年的俄罗斯女孩,今年1月开始发布视频,粉丝超过10万。近期,她在网上发布消息,称有一些数字人主播和她“共用一张脸”,只是名字各有不同,这些视频均是由AI生成的,非她本人。

另据了解,2023年8月,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针对“AI换脸”导致群众被欺诈的问题,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严打泄露身份证照片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破获“AI换脸”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

强化“现实”监管促规范

虽然数字人主播是虚拟的,但是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真实的,而且受到人的操控。对于这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视频平台都作出了规定。

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提供者应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数据、优化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将于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直播带货等热点问题作出规范: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务的,应当在其首页、视频画面、语音、商品目录等处以显著方式标明或者说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这也是营销的前提和底线。

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子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民法典》规定,使用他人肖像需要经过他人的事前同意,否则构成肖像侵权。使用他人肖像合成AI视频进行直播带货,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可能涉嫌构成犯罪。

据了解,抖音等平台倡议,虚拟人在平台注册需要实名认证,使用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直播时,必须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今年“6•18”大促期间,腾讯对《视频号橱窗达人“发布低质量内容”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规定“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虚拟形象进行直播”“提供、售卖、教学或展示平台不提倡传播的内容:如讲解和售卖虚拟人代播软件”等涉及虚拟人/数字人直播,将被视频号明确列入低质量内容,并进行违规处理。

无论是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还是直播平台进行倡议,都说明各方在积极地想办法对数字人主播的发展进行规范。北京维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文德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真实的主播还是数字人主播,直播平台经营者都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的解决机制。在发生消费争议时,直播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的信息,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切实改善售后体验。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燕京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小剧场和大商场 撬动“八小时外”新消费...
·严禁电子秤作弊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
·米袋“撞脸”,合法维权还是恶意诉讼?
·谁在制造网络热点?起底“热搜榜”背后的...
·起底“职业闭店人”:你跑路我担责,真的...
·简化销售流程升级购物体验 电商网购节创...
·养老金融如何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来...
·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避暑游”“出境游”...
·无糖茶饮如何“突围”?品质创新是关键
·2024年二手车大会7月在西安举行
·“仅退款”切莫被“羊毛党”念歪了经
·甘肃兰州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广州多部门联合开展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江西主场活...
·人保寿险浙分营业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新能源车车船税优惠有新标准 “油电同权...
·中汽测评CCRT推陈出新 打造“消费洞...
·为什么杭州300多家百姓健身房,有的收...
·重启IPO 绿茶餐厅“四闯”港交所
·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规模号称近10亿
·“西湖鱼”游回来了
·毕业写真迎来新潮流 这届毕业生爱上了“...
·杭城新茶饮品牌都在追的花香 让栀子花身...
·气泡黄酒“618”火出圈 会稽山股价二...
·《文化旅游发展报告》在杭发布 这些新玩...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最新车辆召回信息
·空调坏了 上门维修到底该收取多少钱?
·杭黄携手共推文旅消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