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国庆节将至,出游购物、酒店住宿、外出聚餐等消费即将迎来高峰,为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避免消费纠纷,反对奢侈浪费,让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共同发布国庆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平安快乐出行、文明理性消费。 游玩行程要规划,签订合同不马虎。消费者在节日出行时要科学规划出行线路,合理安排行程时间,密切关注旅游、气象、交通等部门发布的公告警示信息,及时了解景点、天气、高速路况等方面情况,如遇人流拥挤、灾害性天气、车辆拥堵等状况,应及时调整行程。选择旅行社时,要查看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全面考察旅行社的信誉、服务和管理水平,选择有资质和品牌知名度的正规旅行社报名参团。警惕报价明显偏低的旅游团设置的强迫购物、隐藏自费项目、拼团甩团等陷阱。签订旅游合同要关注行程项目、食宿交通标准、购物频次和时间、另行付费项目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基本内容,商家口头承诺也要写进合同。不要通过私下微信转账、预付保证金等形式交纳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住宿预订要谨慎,评价信息不忽视。节日期间,消费者通过在线旅行平台或票务平台预订酒店民宿时,不要被“全网最低价”“准五星级”等宣传语迷惑。为真实、全面地了解酒店民宿的情况,避免被错误信息误导,消费者可通过查阅酒店官网或不同网络平台对其的体验评价,作出综合考虑后再下单。预订成功酒店房间后要及时与酒店进行确认,避免出现预订遗漏、无法履约的情况。对宣传页面和订单信息要及时截图留证,以防商家临时涨价或变更。 出游购物要理性,选购商品不冲动。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纪念品应到有资质、信誉好的正规商场选购,注意识别以“特产店”“免税店”“艺术大师”“攀老乡”等为噱头的购物陷阱。应提前了解当地特产和物价水平,尽量不购买金额较高的珠宝首饰、名贵药材和电器等商品,不轻信“开光”“限量”“祈福避祸”“抗癌治疗”等夸大宣传,做到科学、理性消费。购买不熟悉的商品和服务时要货比三家,充分了解其价格与品质。 餐馆点餐要适量,勤俭节约不浪费。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干净卫生、明码标价的餐厅,点餐前要查看菜品价格、收费标准、计价单位是否规范明确,结账时要查看消费明细。用餐时注意检查食物是否腐败变质、烧熟煮透。可根据就餐人数选择“小份菜”,做到按需点餐、光盘行动、剩菜打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购买、不消费、不食用野生动物,摒弃不良饮食观念。 消费维权要及时,留证意识不降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保留好消费凭证,无论是线上或线下消费都应及时向商家索取购物发票、收银小票等消费凭证,保留订单记录、聊天记录、宣传资料、商家承诺等有效证据。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先行与经营者或购物平台联系解决,如协商不成,要及时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热线或者向当地消委(协)组织进行投诉,也可登录全国12315网站、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小程序、省(自治区、直辖市)消委(协)组织微信公众号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