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在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各类消费陷阱也层出不穷。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消费的陷阱,导致经济损失。为帮助大家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5月20日,山东省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常见的消费陷阱。 一是虚假促销。商家通过虚高原价、虚假折扣、限时抢购等手段,制造商品很抢手的假象,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某电商平台上一件衣服标价1000元,打5折后500元,但实际上这件衣服平时的售价也只有500元。烟台市消协提醒,消费者购物要货比三家,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手段迷惑,理性消费。 二是假冒伪劣。商家售卖假冒品牌、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商品,欺骗消费者。某网店售卖某品牌运动鞋,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但实际上是高仿假货。烟台市消协提醒,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商品,仔细查看商品标识、认证等信息,保留好购物凭证。 三是预付卡陷阱。商家通过高额折扣、赠送礼品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但后期服务质量下降、商家跑路等问题频发。某健身房推出“办年卡送半年”活动,吸引大量消费者办理,但不久后健身房关门跑路。烟台市消协提醒,谨慎办理预付卡,签订书面合同,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不要一次性充值过多金额。 四是捆绑销售。商家将热门商品与滞销商品捆绑销售,强制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商品。某手机店售卖新款手机,但要求消费者必须同时购买指定的手机壳和耳机。烟台市消协提醒,仔细阅读商品说明,拒绝强制捆绑销售,维护自身权益。 五是虚假宣传。商家通过夸大商品功效、虚假用户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某护肤品广告宣称“使用7天即可年轻10岁”,但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烟台市消协提醒,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理性看待商品功效,多方了解商品信息。 六是个人信息泄露。商家通过填写问卷、注册会员等方式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将其用于商业推广或其他非法用途。某地举办抽奖活动,要求参与者填写个人信息,但事后却收到大量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烟台市消协提醒,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在不明网站或APP上注册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