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合同暗藏陷阱 缺乏证据维权不易 “正常跑单,8000元月薪不用愁;努力跑单,12000元月薪赚到手;全力跑单,17000元高薪震亲友。补贴多福利好,经验不限学历不限,提供住宿,提供电瓶车。” 今年3月,在某招聘平台刷到这一信息后,人在福建厦门准备找份工作的19岁青年汤远强立马填写了个人资料。很快就有中介和他联系,次日就带着他来到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前山路某配送站点面试。“和站点工作人员聊过后,我感觉待遇还不错,就准备做骑手,但跑外卖需要好点的电动车,我没有,这时候中介就说,可以帮我找合适的租车公司,价格要比自己找低很多,出于信任我就让他帮忙。”汤远强回忆说。 “电动车拿到手后,我发现有明显的改装痕迹,经过了解我得知如果被交警查到他们不会提供证件帮你拿回车辆,还会继续问你要租金。于是我就想马上退还车辆,没想到对方却让我付两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汤远强说。 据了解,租车流程一般是先和租车行线下签订合同,然后在网上租车平台下单,再去租车行取车,租车行为租车平台入驻商家。 汤远强给记者展示的材料中有两份合同,一份是线下他和福建某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签订的电动自行车租赁协议及补充确认书,另一份则是和线上某租车平台的租车合同。在补充确认书上写着“合同总租期十二个月,起租期两个月,两个月内不许退车,如果提前退车需要补齐两个月租金”,租赁协议上则规定“如提前解除合同,不管是否领取车辆或领取多久,都要支付本合同约定的所有剩余未支付租金”。线上租车合同只写明了租期,没有其他规定。 “现在再看合同真的是越看越不对劲,合同里只写了租电动车但没写型号,租方不承担一点责任,就算不交付车辆,承租方还要正常付押金。结果就是他们让我要么交两个月租金给我取消订单,要么就不给我退租直到我付完12个月租金。没办法,我只能交了1200元。”汤远强说,“签合同的时候其实我注意到了租期和退租问题,但他们说合同必须这么写,但实际上想退随时退,不会有什么违约金。后来我还了解到,如果车在租用期间坏了,必须去租车行修,维修费是平常的两三倍。” 感觉被骗,汤远强选择报警,警方建议以经济纠纷为由提起诉讼。 “租车公司约定发生纠纷在他们所在地法院起诉,还要求一旦发生纠纷所有诉讼费用均由租车人承担。公司所在地可能跨市或者跨省,很少有人会为了一两千元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汤远强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人应聘外卖骑手发现问题后,都会选择报警或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但因为签订了纸质合同,而对商家不利的内容都是商家口头表示的,缺乏证据支持,因此维权困难重重。有商家也抓住这一情况,甚至反过来起诉骑手,有些人赔了一两个月的租金解除了订单,还有人不得不还12个月租金因此负债上万元借网贷还款。 据公开报道,重庆市的彭先生想跑外卖但没有电动车,对方提出可以用“以租代购”的方式提供车辆。随后,招聘公司的工作人员带他到车行看车。据车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电动车的总价为4180元,分期购车的话,每期近500元,分12期还完,总共还将近6000元。且车行不提供电池,需要另外租电池。 当天签完合同后彭先生就觉得上当受骗了,找到车行但车行不给退。一气之下,他把车低价卖掉,在××租平台上的还款也一次没还。 此后彭先生不断接到催账短信或电话,他被起诉到法院,法院支持了平台要求彭先生支付租金的请求。 招聘平台加强审核 求职者谨慎签合同 某外卖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运力需求大、人员紧缺时,合作商站点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骑手招聘,包括社交平台、委托签约第三方机构、招聘软件等渠道。但平台对于合作商有明确严格的招聘管理规范,招聘软件上的相关账号会有官方认证标签,该标签面向求职者展示。 但记者发现,目前很多没有经过认证、可能存在问题的外卖招聘信息大量出现在招聘软件上。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雷雨告诉记者,求职者在招聘平台遭遇虚假招聘,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个人或企业主张侵权损失。这时候权利受到侵犯的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平台采取必要措施,如果招聘平台不作为,则应该对求职者的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招聘平台对于虚假信息进行了编辑等主动网络传播行为,则应该对求职者的全部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记者采访多位落入“租车陷阱”的受害人发现,他们大多数最后都或多或少赔偿了违约金——因为签了相关合同,不利的地方在合同上没有展示,维权起来十分困难。 对此,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业务研究会委员刘伟说,实践中若书面合同与口头约定不一致,一般以书面合同为准。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合同相关条款。若书面合同载明的内容与对方口头承诺的内容不一致,建议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变更相关条款。 “如果想要租车跑外卖,签订合同时,至少应注意以下问题:想通过合同与对方建立哪种法律关系,比如单纯的租赁关系,一般约定租赁物、租金数额与交付方式、租期等。不同法律关系的建立下合同双方面临的法律风险是不同的。注意租金、期限、违约金等数额的约定,防止面临每期租金数额看起来很低,但经过整个期限后总额却远超租赁物价值的风险。”刘伟说。 对于市场上存在的“租车陷阱”,该如何进行治理? 刘伟说,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应当揭露该行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引起社会关注和警惕。招聘平台要建立对发布相关信息的主体进行严格审核的机制,减少此类事件发生。同时,对企业的合规性要进行不定期的排查和整改,执法部门应当针对外卖租车中产生的乱象,深入调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雷雨建议,租车人要有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签订合同等法律文书时务必审慎,“多想想如果签了这份合同后我违约了,将付出怎样的违约成本,自己是否能够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