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前不久,有网友称磨铁图书在喜马拉雅等平台的有声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部分章节存在不雅背景音。这条消息很快冲上热搜,引发社会热议。 随后,磨铁图书方发布道歉声明称,该有声书是由天津悦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受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委托制作的,磨铁未对全部音频文件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磨铁会进行内部整改,并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 近年来,我国“声音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市场乱象。为揭露行业存在的问题,推动规范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有声书市场真该好好管管了!内容这么露骨,还如此调侃人民警察!”天津市民张先生气愤道。 近日,张先生在某平台听书时,发现一本标题名为《爽!醉酒美女警花任我摆布》的有声书,封面是一张穿着白色警服凸显身材的美女图片。张先生听了会儿发现,里面的剧情内容涉嫌打擦边球,并且发现该作品播放量已超过90万次。 点进该作者的主页,张先生发现其上传的有声书,标题一个比一个“劲爆”:《欲望:我迷乱的青春》《风流美女老师爱调教》《青春欲:我的性感姐姐》等。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声音经济”相关企业4万余家,其中约1.36万家为2019年以后新注册的企业;音频平台的内容数量显著增长,2023年数量是2016年的135倍,是2020年的9倍;预计国内音频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2028年在线音频市场收入增长至510亿元。 在有声书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部分有声书平台存在色情、低俗内容,以及版权问题和虚假宣传配音培训等遭到了不少诟病。如何推动有声书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低俗色情内容频现 举报缺少有效回应 张先生说:“随便翻了几页,结果发现该平台上存在各种擦边有声书。这样的书居然能够通过审核,底线何在?以前家里孩子总上该平台听故事,现在我都不让他登录平台了。”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这种擦边有声书在多个平台均较为常见。多位受访者表示对此极为反感。 今年7月,辽宁省沈阳市的李女士在打车去高铁站时,司机一直在播放有声书。“刚开始还比较正常,结果过了几分钟“话风”突变,小说里开始描述男女发生性关系的细节,还不断地发出喘息声,听得我十分尴尬。在我有意咳嗽了几声后,司机也手忙脚乱地关闭了有声书。” 江苏省常熟市的尹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在社交平台、网页上玩小游戏时,经常会弹出一些有声书广告界面,在醒目位置标着“精彩内容别错过,故事情节一波接一波”“作者真敢写,尤其第三章”等字样,内容涉黄。 “这种弹窗广告很容易误触,有时候晃一下手机就会自动播放内容,有一次我在地铁上没戴耳机,点击后声音播出,直接让我‘社死’。”尹先生说,这样的弹窗都是为了引流,点击后会跳转到小说平台,上面的涉黄小说更多,既可以翻页阅读也可以当成有声书听,“真不知道是怎么通过审核的”。 记者注意到,个别有声书平台内容传导的价值观出现了扭曲变质,比如在平台首页搜索“兄妹”,会出现不伦恋引流标题,搜索“师生”,跳出的是宣扬师生恋的引流标题。 曾有媒体对1400多名网友展开调查,超八成受访者反馈听音频刷到软色情并不罕见,有五成受访者表示“经常看到”。超六成受访者印象中,有声读物、广播剧存在的软色情内容是比较多的。在遭遇这些困扰后,有近七成受访者会选择“直接举报”;然而,在近五成受访者的经历中,自己的举报从未得到回应。 对于有声书存在不雅音,或内容擦边、色情等问题,有业内人士称,可能是制作团队在选择音效时没有严格把关,或者故意添加了一些刺激性的音频以吸引听众;也可能是制作团队对音频、内容的审查力度不够。 该业内人士表示,有声书中的不良内容可能对听众产生多方面影响:引起听众的厌恶、恐惧或其他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对未成年人而言,不良内容对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塑造也具有负面影响,容易让其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侵权问题多发频发 部分平台审核不严 “认识之前:哪里来的富二代信任?不要不要……长得好看有什么用?不要不要……熟悉以后:小陆的总结报告写得真好,小陆做的饭菜真好吃……” “董迟:哪里来的富二代信任,不要不要,我要七天无理由退货。一个星期之后——闻清扬写的报告总结真好,闻清扬你破案子真快……” 陕西省西安市的王先生最近听有声书时,看到2本有声书的简介非常相似,且需要充值VIP会员才能收听全部内容。收听后王先生发现,除了简介外,这2本有声书的内容也大量雷同。 “猜猜哪本小说是正版?实际上,这2本书都不是原作,而且这两本书都没有写原作者,也没有用原书名,而是直接把标题和主人公姓名改了上传到平台牟利。我联系了原作者所在平台的管理人员,其表示目前没有授权给他们进行有声书的录制和上传。”王先生说。 还有网友发现,除了里面角色名字不同,有些有声书从内容到简介都和其他有声书一模一样,甚至书的封面都是用的原书里的主角。盗用得明目张胆。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有不少针对有声书平台侵权问题的声讨。 2022年,腾讯公司起诉荔枝App提供《三体》有声书侵权,称被告荔支公司通过其官网和“荔枝”应用软件提供大量未经授权的三体有声书的在线收听、播放、缓存下载服务,严重侵害原告对涉案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同年,小说《污点》的作者武某起诉喜马拉雅侵犯其著作权,最终,喜马拉雅败诉,被法院判赔作者武某3万元。 2024年4月,微博用户“叫我小度”发帖称,自己于2022年7月完结的作品,与喜马拉雅主播更新的一作品第一章内容有所雷同。作者向喜马拉雅App举报了盗版侵权行为,但截至发稿时还未收到回复。 但有被侵权作者的粉丝群管理人员表示,尽管很明显就能看出是侵权,实际上,维权过程十分困难。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有声书数量太多,不是特别有热度的即使被“克隆”也难以被发现;另一方面即使发现对方侵权,短时间内也很难维权成功,而对方换个“马甲”就能去其他平台继续侵权。 有受访者提出,用户上传未获授权的有声书,侵犯了原作者著作权,在此过程中,有声书平台对侵权是否也应当承担责任? 按照民法典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未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或者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帮助侵权行为”。 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正志说,制作有声书,应当获取文字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未经原作者的许可,擅自录制并传播他人作品有声版的,构成对原作者著作权的侵犯。 “有声书平台的经营模式,一般是由主播即平台用户上传音频作品至平台,平台提供信息空间存储服务。对于主播上传的侵权音频,平台系‘网络服务提供者’,虽不承担直接侵权责任,但如果平台明知或者应知主播传播侵权音频而未采取制止侵权的必要措施的,构成帮助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王正志说。 在王正志看来,有声书质量参差不齐、侵权现象频发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有声书产业链复杂,涉及小说原作者、主播、音频制作者、有声书传播平台等多方主体,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随着有声书付费时代的到来,极易产生纠纷; 有声书涉及出版、广播、互联网等多个监管领域,作为与短视频同期崛起的新兴市场,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声书由主播(用户)自发上传,面对海量的音频,平台全面审查难度较大,力量不足。且一些有声书平台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放松对有声书内容的审核力度; 一些小说作者版权意识不强,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对授权内容、使用方式、收益分配等问题约定不明,事后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