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工商银行】尊敬的客户,我行可授信予您67.8万元将于10月31日到期,可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查利息回1、办理回2、拒收请回复R”。这条以“106”开头的借贷短信真的是工商银行发送的吗?10月15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再次牵头开展“清链3”执法行动,直指短信群发系统及其下游贷款中介公司。 据介绍,在对前期案件深入排摸中,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发现一家短信群发系统运营商,其主要客户群体为贷款中介公司。该运营商不仅主动提供或根据客户需求修改短信内容,还涉嫌帮助贷款中介公司以银行机构名义发送商业营销短信,从而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而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则由贷款中介客户自行收集上传,或由该公司通过一款名为“号码魔方”的软件自动生成后上传。 据调查,该公司在明知贷款中介客户并非银行机构的情况下,仍帮助其以银行机构名义发送商业营销短信,涉嫌帮助贷款中介公司进行虚假宣传,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该短信群发平台进行深入调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梳理出上海地区19个点位的贷款中介公司,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上述点位同步开展现场检查,发现12家贷款中介涉嫌通过该短信群发平台以银行机构的名义对外虚假宣传、1家信息公司存在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 通过全面检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现两大违法行为突出,涉及商业推广中的虚假宣传行为以及非法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 贷款中介公司假借银行机构名义,通过群发短信、AI直呼、人工拨打回复短信的电话等方式招揽贷款业务,涉嫌虚假宣传。贷款中介公司使用短信群发平台向不特定对象群发办理贷款的短信,若客户回复短信显示有意向,该公司便以人工拨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客户,并通过微信或见面进一步洽谈业务。若客户决定贷款,当事人会帮客户在银行申请贷款,并收取客户相应服务费。 此外,一家贷款中介公司未经消费者同意,通过微信购买数千条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姓名、手机号码、存在办贷意向的银行等,并使用支付宝支付购买费用。 据悉,“清链3”行动是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对民生领域的又一次聚焦,体现了市场监管部门对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零容忍的态度。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共同铲除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灰黑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