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千年之前,诗仙李白遥想远在东海岸的天台山,用这样一句诗,圈出古代文人们不顾艰辛也想要前往的目的地。 从杭州东站出发到天台山站,仅1小时左右的路程。 下了车,眼前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天台山下是处在慢生活里的天台县城。 天台山不仅给了世人如画的风景,也给了丰富的物产。这里的山林中生长着乌药、黄精、铁皮石斛,野地上奔跑着北山羊、小狗牛、林地鸡。到了天台吃什么,从来都不会是一件纠结的事情,因为物产丰富,自然也就美食众多。 天台山必吃“三件套” 传统小吃显然是最能代表地方味道的东西,每一味传统小吃都如同一册书卷,讲述当地人勤劳智慧的生活往事。 到了天台山,天台山传统小吃“三件套”当然是一定要吃的。 饺饼筒 列于天台小吃“三件套”之首的,是饺饼筒。 当地人说,每个天台人都爱饺饼筒,能从开年吃到年尾始终不腻,这东西贫能吃,富能吃,素好吃,荤也好吃,荤素搭配更好吃! 饺饼筒,就是一张薄薄软软的饼皮,裹上各式各样的蔬菜和肉食,紧紧滚成圆柱。 制作面饼时颇讲究技术。面粉、清水各半,加少许素油和食盐,搅拌成面糊后淋上少许水,“养”上片刻。鏊盘烧热,手抓一把面糊放到鏊盘上,以推、捋、拉、移四种招式,将面糊均匀抹在鏊盘上,厚薄适宜,水分蒸发后,一张柔软半透的饼就可以从鏊盘上揭起。一张上好的饼皮往往需要多年的“实战”练习。 桌上炒菜至少8味,时令蔬菜和肉食兼具,讲究荤素搭配和口感上的层次,也表达对食客的尊敬。 裹好的饺饼筒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油煎到酥脆之后再吃。 当地民间传闻,饺饼筒的发明者是活佛济公。济公俗家姓李,生在天台县城,后在国清寺出家。当时的天台城外农户常常食不果腹,而寺院里则每日有剩余菜食被丢弃,济公每次见到那些丢弃的菜食就心痛不已。他不忍菜食浪费,于是找了天台县城里的面食高手,一起研发了饺饼筒的吃法,将菜食裹在面饼里,搭配大锅煮的稀粥,吃完不浪费。 因为好吃,这个吃法在天台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传统。 糊拉汰 名字看上去奇奇怪怪的,在见到实物之前,谁都想不出这道小吃的样子。 问当地的小伙伴,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吃?小伙伴说:大约是饺饼皮上铺上鸡蛋、土豆丝、南瓜丝之后的样子。吃糊拉汰,当地人推荐最多的是位于城区的地方菜馆“琼台小镇”。 做法和饺饼皮的做法相似,但糊拉汰口感上讲究的是脆和香,面饼子上有面粉本身的甜味,咬起来咔嚓作响。 一位老天台人说,早的时候,家里基本用大锅做糊拉汰,食量大的,可以做跟锅一样大的糊拉汰,一次吃到爽,食量小的,可以做个袖珍糊拉汰,里面可以加鸡蛋,也可以抹猪油、盐,还可以加白糖、海苔。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放南瓜丝、土豆丝、肉末豆腐和苋菜。”他说,根据不同人的喜好,一张糊拉汰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 肉丸麦饼 天台山有句老话:“有角麦饼无角粽。”用于调侃人家手艺不精,而最早遭受这句话“鞭策”的就是天台山里的新媳妇们。 “三件套”是天台县民间早年考验新媳妇的标准题目,肉丸麦饼是难度最高的“科目三”,也是最见技术的一项。 肉丸是馅料,须选前夹心上半截肋骨后的肉,肥瘦相间,用菜刀细细剁成肉糊。技术差的,单刀慢剁,技术好的双刀快剁,剁好的肉不仅要颗粒均匀,还要肥瘦恰好。浇上少许陈酒,撒上少许精盐,荸荠、香葱切丁拌入。 面粉加少许素油,再加入水搅拌,软硬程度介于馒头粉团和糊拉汰粉浆之间,抓一把在手能自然下垂而不断为最佳。 粉团裹了馅料,拍上干面粉用擀面杖擀平,达到圆润如银盘,肉馅均匀放在饼子的夹层,擀好的饼子放到擦过猪油的热鏊盘上,烤,翻面,刷油,再烤,到两面都起了金黄的焦块即可。 还可以往饼里灌入一个新鲜的鸡蛋,增加口感和香味。 这么一个饼,配上一杯“琼台小镇”的特色热米浆,简直好吃到爆炸。 香糯醉人花雕鸡 天台土菜馆子很多,最受推崇的要数“土灶头”。 这家被食客们评为“最值得吃”的餐馆,在天台县城有两家分店,饭点时基本爆满。资深老饕推荐了土灶头的花雕鸡,他说,出了天台很难吃到这个味儿。 餐馆里,我们发现这道菜几乎是每桌必点,有些食客说,自己就是冲着这锅鸡来的。 非尝不可,点了。 服务生小姐姐端上来一个大砂锅,盖子掀开,香味随蒸汽四溢而出。锅中是熟透的整鸡,色泽金黄。服务生现场将鸡肉拆分成小块,肉眼可见,鸡皮半化,鸡肉脱骨。 主厨提醒,吃的时候记得蘸锅中的汤汁,这样味道更加浓郁。 主厨李强是一位90后,学校毕业后就在“土灶头”当学徒,一路从“厨艺小白”成长为一店主厨。他也是这道花雕鸡的主创者。 当初为了做好这道花雕鸡,李强和餐馆老板几乎跑遍了天台境内的各个乡镇,一只一只试过去,最终选定了天台北山的林地鸡和塔后村的桃园鸡。李强说,鸡是林地散养的,养足6个月,体重在3斤到3斤半之间。 在距离城区不远的塔后村,有一大片桃林,林子被铁栅栏分割成不同的区块。今年60岁的裘水土夫妻俩在这里养土鸡已有8年,他家的鸡主要提供给“土灶头”用来制作花雕鸡。 按照土灶头平均每天卖出100多只花雕鸡的销量,裘土水家一整年出栏的鸡在万只以上,裘土水说,他家有两个养鸡场,还有一个在山脚下的竹林中。这些鸡平时吃的是菜叶、野草和玉米。 天台本地酿造的黄酒一向出色,而这道花雕鸡中就加入了本地的黄酒增加风味。“这是地方上特有的味道,也是地方上特色的文化。”李强说,此外掌控这道菜口味的秘诀就是店里用本地食材调制的秘制酱料。为了汤汁更加浓郁,在烹饪时还会加入猪蹄,增加汤汁中的胶原蛋白。 极品“山珍”小狗牛 台州素以“山海水城”闻名,台州的美食也分山、海、水三系,“山”即是山珍菜系,出自台州中西部山区县市,“海”是东部沿海县市的海鲜,“水”则是丘陵山谷地带丰富淡水溪流河网中的河鲜。 天台山的食材中多山珍,其中最独特的要数天台山的小狗牛。 用“狗”来称呼一头牛,前面还要加一个“小”字,足以说明天台小狗牛体型上的特殊。 网络上有传言,天台有“三宝”,分别为猴猪、拳鸡和小狗牛。一位老天台说,猴猪、拳鸡是饲养方法导致,仅小狗牛是稀有品种。小狗牛即便养到成年,体型也是颇小,小到当地人只能以“小狗”来称呼它。 小狗牛曾一度濒危,所幸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品种被保存了下来,并重新走向了市场。不论是城区还是周边乡镇,都有烹制牛肉的高手。 小狗牛肉质厚实,味道鲜美,在清代时被选为贡品送入京城。 养殖户说,天台是个多山的地方,梯田众多,小狗牛常年生活在这里,任其自行采食林间野草,这成就了极佳的肉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