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武林夜市。记者 李忠 摄 日前,苏州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去年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消总额”)100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成为全国第7个“万亿级”消费城市,也是首个迈入“万亿级消费俱乐部”的地级市。 目前国内27座“GDP万亿城市”中,只有7城社消总额超万亿,其余的20城正在通往“社消万亿城市”的路上奋力奔跑。那么,下一个“社消万亿城市”会是谁? 公开数据显示,南京去年实现社消总额8552.75亿元,位居全国第8位;武汉实现7981.37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杭州实现7884亿元,位居全国第10位。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提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今年1月,杭州出台《杭州市大力提振消费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杭州全市社消总额力争突破9000亿元,增速与GDP增长保持同步。 目标既定,如何“撞线”?除了稳住消费的基本盘,需要激发更多的潜能。“万亿俱乐部”成员的奔竞之路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苏州:强势晋级,“秘籍”何在? 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4.7%,位居全国工业城市第2名。同时,2024年苏州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24元,是全国的1.88倍、江苏省的1.40倍,在长三角地区中仅次于上海。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社消总额的重要因素。要稳收入,就要稳就业。2024年以来,苏州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到当年11月末,苏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7.41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4.85万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6万个……稳定且不断拓展的就业环境为促消费、稳经济保驾护航。 苏州也在积极打造“演艺+”“赛事+”等消费新场景。去年苏州共举办5000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65场、1000人以上规模的演唱会90场,门票总收入超8亿元,城市演唱会活跃程度居全国第5。以2024年11月9日至10日举行的周深演唱会为例,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此次演唱会共吸引6万余名观众到场,苏州的住宿、旅游、餐饮等相关业态迎来显著增长,旅游消费金额较上一个星期同期增长19.2%,总计带动约3亿元的消费。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流动的GDP”正在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高能级引擎。 此外,苏州在消费促进活动方面也是不遗余力,2024年该市共发放各类促消费补贴29.18亿元。 在2025年的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苏州将“突出扩容增效,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确立为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将继续优化补贴方式,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推动更多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 上海: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 上海是全国消费第一大市,2024年实现社消总额17940.19亿元,连续7年稳居全国榜首。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打造“首发经济生态圈”,绝对是其值得大写的一笔。据悉,2024年上海累计吸引3500个品牌举办首发活动,全年新增首店1269家。其中,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7.02%,比2023年增长28.6%,数量与质量均稳居全国首位。 上海的“首发经济”政策起于2018年5月,已推进近7年。3月16日,上海启动全国精品首发季暨“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同时推出“首发上海3.0”政策,提出上海将率先试点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针对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等的进口商品,联合相关部门发布“首发经济”白名单,提高通关效率;在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展会新品首发和高能级首店落地的扶持力度,对高规格首发、首秀、首展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首发上海”活动期间举办的同类活动,最高补贴提升至120万元;在保障配套方面,实施“一次许可报批”或“一次报备”制度,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支持有条件的各区建立“首发经济”服务绿色通道。 除了可圈可点的“首发经济”,上海还提供力度空前的消费补贴。去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新能源汽车、燃油车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5万元、1.2万元;沙发、床垫、橱柜、扫地机器人等家居、家电,可按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这轮超过40亿元的消费补贴,创下历年新高。 202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更加注重推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推进新型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