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的锦昌文华苑33号,藏着一家名为“寻食儿”的摩洛哥、东南亚风味餐厅。“寻食儿”的店名,取自杭州方言“寻事儿”的谐音,却并非“挑刺”,而是“寻找美食”之意。老板曾是登山队的领队,年轻时周游列国,最终回归厨房,将摩洛哥的塔吉锅、北非的香料与杭州人的口味巧妙融合。 从登山领队到厨房主厨 他在杭州讲述世界美食故事 “寻食儿”由一对夫妻经营,丈夫掌勺,妻子负责招呼客人。忙时二人穿梭于厨房与餐桌间,闲时老板会与熟客聊起周游经历。这里没有标准化服务,却多了几分家常的随意,熟客提前预约,还能解锁菜单外的“老板私房菜”。 推开店门,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藤编吊灯、撒哈拉沙漠风格的墙绘,二楼更是被布置成摩洛哥传统民居的模样,仿佛瞬间穿越至卡萨布兰卡的小巷。 一楼散桌铺着几何纹样的北非织毯,墙上悬挂手工制作的铜盘;二楼以沙色为主调,仙人掌绿植与撒哈拉沙漠风格相映成趣,恍如置身马拉喀什的市集。 最令人称奇的是,店内装饰多由老板亲手打造——柜架上陈列着摩洛哥带回的陶罐、东南亚的木雕,甚至还有每半个月更新一次的隐藏菜单,记录着他的料理灵感。 老板说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位厨师,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因此也爱上了做菜。他回忆起小时候,每当父亲完成一道菜,他都会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难以忘怀。 这份对美食的热爱,伴随着他走过了无数个国家和城市,也让他决定将这份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他选择了在杭州开这家餐厅,将自己在旅途中学到的美食和文化融合在这里,让更多人能品尝到不同国家的美味。 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家小店,不仅成为了食客们的美食天堂,也成为了旅友之间的栖息地。 橄榄菜炖猪脚是什么口感? 这次探店,我点了四道招牌菜:海鲜乌打汤、班塔岩牛排骨、橄榄菜炖猪脚、国王蛋,想尝尝这家店的特别之处,就得从味觉上找答案。 先说说这道海鲜乌打汤,并非传统的烧法,而是以高汤为基底,加入鲜虾、鱿鱼、青口贝,再撒入特有的香料,炖煮成一锅浓稠鲜美的海鲜汤。 入口先是微辣,随后是海鲜的甘甜,最后以香料的余韵收尾。最特别的是汤底还加入了椰浆,让整体风味更显醇厚,却不似泰式冬阴功那般酸烈,而是更温和的鲜辣。 第二道是班塔岩牛排骨,名字取自摩洛哥著名的班塔岩地貌,上桌时,牛排骨已炖至酥烂,轻轻一拨便骨肉分离。肉质渗入香料,有一种微辛与甜香,让牛肉的风味层次更为丰富。配菜是炖软的番茄、玉米还有西兰花,吸足了肉汁,绵密香甜。老板说,这道菜的灵感来自摩洛哥传统炖菜,在口味上改良了一番,更符合中国食客的偏好。 接着是一道橄榄菜炖猪脚,摩洛哥人爱用咸橄榄入菜,而潮汕人则擅长以橄榄菜提鲜。“寻食儿”的橄榄菜炖猪脚正是这两者的奇妙结合。 猪脚胶质丰盈,入口即化,橄榄菜的咸鲜与薄荷的清凉形成反差,让整道菜肥而不腻。最惊艳的是汤汁,浓稠如羹,拌饭一绝。老板笑称,这道菜是他某次在潮汕吃夜宵时突发奇想的产物,“摩洛哥人炖肉爱放橄榄,中国人炖猪脚爱放酱油,那我干脆用橄榄菜试试?” 最后是一道国王蛋,国王蛋是北非的经典早餐,但在这里,它被升级成了一道主菜。铁盘里铺满番茄酱、彩椒、洋葱熬制的浓稠底料,与鸡蛋、奶酪混合在一起。 老板娘热情地过来教我们怎么吃,先是把这些料都搅匀在一起,搭配薄饼,在里面放入七八成量的馅料,接着大口炫,很过瘾。薄饼端上桌就要抓紧吃,口感湿润又带点韧劲,这道菜酸甜中带着微辣,开胃又饱足。 值得一提的是,这道菜的取名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老板说哈桑二世国王常去一家早餐店吃奶油鸡蛋,所以店员告诉老板,这是国王爱吃的蛋。于是,老板便决定把这道菜命名为“国王蛋”,每次有顾客点这道菜,他都会热情地讲述一番。 这家店的魅力,不仅在于食物的异域风情,更在于老板对美食的巧妙组合——东南亚的海鲜汤、潮汕的橄榄菜,甚至杭州人爱的浓油赤酱,都能在这里找到。“寻食儿”的存在,它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本老板用旅途写就的美食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