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积约23立方米的“大水桶”相当于传统1亩鱼塘的养殖效率。昨天上午,在湖州德清乾元镇幸福村的“共富数字渔仓”,首批30万尾鲈鱼苗被投放到250个这样的“大水桶”中。据介绍,该“共富数字渔仓”全程智能化、数字化养殖和管理,第一批鲈鱼将于今年8月在杭州等地的商超上市。 为何能如此高产?如此高密度养殖出来的鱼健康吗?“共富数字渔仓”负责人、德清县农业高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晓东介绍,这是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代替了传统鱼塘养殖方式。“像这样的‘大水桶’叫‘陆基桶’,每个桶可养殖1250公斤鱼,一年可以养两季,全年产鱼2500公斤。能做到如此高效,一是提高了水体的含氧量,二是实现了水质的不间断净化和循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陆基桶”旁边安装了4个推水装置,源源不断的氧气通过管道进入水体,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旁边的物理过滤设备则对水体内的悬浮颗粒物进行过滤和收集,再将养殖废水排入生物滤池进行净化,每一个生物滤池内培养了大量有益菌,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最后,调水池内经过处理后的干净水通过给水系统再次进入“陆基桶”。 这套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水质动态平衡,控制病害发生,提高鱼苗成活率,还能够让养殖用水循环使用,降低用水成本。“我们还将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追溯。”沈晓东说。 此外,每个“陆基桶”还配备了“鱼眼”监控装置,能够实时监测鱼的生长状态,通过自动投喂机实现自动投放饲料;养殖区的屋顶则覆盖了保温棉材料,实现冬暖夏凉的温度调控,营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