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来一碗爽口的凉皮不啻是解暑的一种方式。可是,如果吃到的凉皮是经黑作坊加工而成的,相信很多人都会因此坏了心情。近日,长兴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全县农贸市场内的散装食品开展大排查大检查时,就顺藤摸瓜一举端掉了一个凉皮生产加工“黑窝点”。
据悉,当天长兴县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亮证检查到该县农批市场内一家凉皮销售摊位时,要求经营业主当场提供凉皮来源的进货验收票证。谁想业主不仅无法当场提供任何票证,而且表情紧张,一会儿支支吾吾地说放在家里了要去取,一会儿又说供货方没给,但又信誓旦旦地说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可又说不出厂家名称。
看业主如此表现,执法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家摊位销售的凉皮肯定有“猫腻”。为避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一方面责令该业主认真履行好进货验收手续,另一方面从外围入手调查该摊位凉皮的经营情况。
长兴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从经营凉皮的同行处了解到,被暗查的业主姓刘,为外地人,到长兴经营凉皮生意已有6个多月,凉皮是他自己加工的,加工场所比较隐蔽,只能知道大概方向,具体位置这位业主从不告诉外人,进货和出货都是他亲自操作。而且,这位业主生产的凉皮卖相特别好,保鲜的时间也特别长。
俗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执法人员通过综合分析,认定刘某的加工坊是无证无照的,并有较大的非法使用添加剂的嫌疑。于是,市场监管部门特别安排人员排摸了刘某送货的路线,摸准其加工的具体场所。接着,会同县公安局组织有关执法人员,抓准刘某下午6点开始加工的时间,进行了联合突击执法。
检查当天,当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在脏乱差的“黑窝点”时,惊慌失措的刘某不得不承认了非法使用添加剂的事实。原来,刘某为赚取不义之财,在每日加工的500千克的凉皮中非法添加了明矾、脱氢乙酸钠。明矾凝固性很强,可以使凉粉皮的口感更有“筋道”,且产量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每500克淀粉能加工出2.5千克凉粉皮的话,非法添加了明矾之后可以加工出4千克到4.5千克。而脱氢乙酸钠主要起到防腐保鲜作用,添加后可以大大延长凉皮的保质期。而国家明文规定,明矾是禁止在凉皮中添加的。紧接着,执法人员对现场查获的加工产品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机构检测,检测出铝含量为4240mg/kg,大大超过100mg/kg的安全限量,刘某的行为属于严重非法添加行为。
鉴于此,执法人员依法查封了刘某的加工场所并没收了用于生产加工的设备、原料和450公斤成品凉皮。目前,该案已移交长兴县公安局查处,公安部门已对刘某进行了依法拘留,并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