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增长红利下沉 劳动力“回流”已成趋势 除了用工缺口比往年更大,央视财经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今年,服务行业的劳动力返乡回流的趋势明显加剧。 
韩慧凯在北京做外卖送餐员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今年春节,他打算在北京值班,这样,不仅能错开春运高峰,还能多拿假期补助。 外卖送餐员 韩慧凯:我出来就是想多赚一点钱,过年感觉还是能多赚几千元。 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一些跟韩慧凯一同出来打工的伙伴决定,这次返乡后,就不再回北京。因为韩慧凯的老家山西文水县也流行起了外卖,他们决定留在家里做外卖骑手了。 外卖送餐员 韩慧凯:在我们老家那边送外卖也能赚三到五千元,他们也不愿意到外地了,到外地还得漂泊,媳妇孩子家里老人也照顾不上。 跟韩慧凯同乡想法一样的,还有在北京做了十多年保洁员的孙秀艳。十几年前,孙秀艳还是黑龙江鹤岗的一名下岗女工,如今,她已经是月收入过万的金牌阿姨。今年,孙秀艳的公司,为了拓展非一线城市的业务,推行了“合伙人”制度。孙秀艳打算回家乡开拓市场,成立自己的家政服务团队。 
家政服务人员 孙秀艳:我们现在就正在做合伙人的这些兄弟姐妹们,也都在相继地报名回家乡发展。 虽然已经预料到,回家乡的收入比北京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孙秀艳更看重在家打工的“性价比”。 家政服务人员 孙秀艳:家乡市场需求也很大,现在的人特别会生活,团队员工挣四五千元他也满足,因为他的家就是在那,生活成本也少,离亲人也近。 事实上,劳动力“回流”已成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增速从2011年的3.4%,已经回落到2016年的0.3%。 
2017年,安徽外出人口回流8.5万人;湖北省流出人口比上年减少6万人。 
服务企业缺乏“领头羊” 待遇提升仍需苦练“内功” 目前我国约有4亿蓝领,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就占到了80%左右。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和用工缺口,确实让蓝领这个群体越来越“金贵”。工资上去了,但与之相匹配的福利却并不理想。不少专家呼吁推行“服务业蓝领职业化”,以保证这部分群体的权益和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王女士做家庭保洁员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她告诉记者,过去,她一个小时的报酬只有5元钱,如今,达到40元左右,有时还有一小时60元的活儿。钱赚得多了还不是最让她高兴的,去年,公司开始给她们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和财产险。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能提供这样福利待遇的企业却是少之又少。有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受访服务业从业人员表示公司没有给自己上保险。 
北京的一家家政公司从2018年初开始推行“蓝领职业化”,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 
到家集团CEO陈小华:我们在售出每一个服务的时候都会配一份保险,我们公司大概一年向保险公司光投就要投两三千万。我们每一个阿姨现在还要上一个培训,一个阿姨要3000元,目前这个培训是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