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盲目注射美容产品当心毁容
 
2015-01-05 09:20:28   杭州网
  又逢学生寒假及春节临近,此时整形美容的高峰期也随之到来。专家提醒,注射肉毒毒素、玻尿酸等美容产品时须谨慎;不要到未取得相关资质的美容机构做注射美容等,也不要网购相关产品自行注射——

    违法美容产品流入美容院

    无需手术,只要注射一针玻尿酸或肉毒毒素,便可快速实现除皱、五官塑形、填充凹陷、锁水保湿等多重美容功能……如今注射美容日趋风靡,相关美容产品被誉为“美丽神器”。然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发现,有一些美容院使用违法的注射美容产品。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去年破获了多起美容院销售使用违法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案件。

    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人士透露,以浙江“3·13”制售假药和无证医疗器械案为例,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宁波开办医学美容中心,从沈阳、河北、深圳等地不法分子手中购进标识为“botox”“衡力”的肉毒毒素注射剂、标识为“瑞蓝”的玻尿酸注射剂等。经查,本案涉及的77个品种5万余瓶(支)产品均为假药或未经注册医疗器械。现已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60人,摧毁了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的制假窝点和销售网络。

    通过对同类案件梳理发现,不法分子多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办规模较小的美容院,从事注射美容等医疗美容服务。注射美容产品多为标识为外国生产的肉毒毒素、玻尿酸、胎盘素等注射剂,部分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识。有些美容院从无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资质的个人手中低价购进上述注射美容产品,这些产品为制假窝点生产的假药或无证医疗器械。

    食药监总局提示谨慎注射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去年9月专门发出通告,提示消费者注射肉毒毒素、玻尿酸等美容产品须谨慎。”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到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美容机构做注射美容等医疗美容项目,不要使用无批准文号或注册证号、无中文标识的肉毒毒素、玻尿酸等注射美容产品,以免危害健康。

    记者了解到,肉毒毒素注射剂属于毒性药品,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松弛麻痹,严重时将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健康的症状。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人士提示,广大消费者如发现生产、销售、使用非法注射美容产品的,应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及时开展调查,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和无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网购产品自行注射风险大

    “不要到无证机构注射美容,更不要网购注射美容产品,须警惕低价和自行注射背后的高风险,搞不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整形美容专家陈艺强调。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消费者自己在网上购买注射美容产品,按照店家指示注射完后出现急性中毒的案例。据统计,2014年仅广东省就出现了四起网购注射美容类产品引发的毁容事件。

    “网购产品注射美容,美容不成反毁容。网上的注射美容产品质量没保证,这些情况消费者应该引起重视。”专家提醒,一些电商瞄准商机,推出各种低价注射美容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记者调查发现,借助“玻尿酸”“玻尿酸除皱针”等关键词,可以在淘宝网上搜索到很多相关产品。这些产品大多以玻尿酸原液套装的形式出现,售价从几十元、几百元到千元不等,产品一般附送专业的注射器。

    “注射美容属于微整形美容手术,当消费者享受注射美容带来的方便、快捷变美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深受假冒伪劣产品的伤害。因此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购买注射美容产品要注意辨别真伪,关注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和产品说明等。”专家强调,要想从根本上避免伪劣产品的危害,选择正规的医学美容机构注射美容产品是最关键的。

    专家介绍,注射美容必须要结合求美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剂量搭配。以祛皱为例,想要注射出来的效果好,必须要准确判断出是哪块肌肉产生皱纹,并把握好在这块肌肉上的注射层次。如果部位和剂量把握不准确,极有可能在注射鱼尾纹、抬头纹的时候,将眉毛弄成了往下撇的八字眉。此外还要避开注射的高危区域,万一注射到脸部敏感神经和血管支配的区域,如滑车上动脉与神经、眉间的框上动脉等,可能会产生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微整形专业需要的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要求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设计及产品认知能力,能精准把握注射部位、注射层次、注射剂量和点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和微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让“塑造”出来的美丽更加自然、真实。

    加大监管迫在眉睫

    “整形美容市场机遇和危机并存,中国应该树立整形美容规范大国的形象。现在诸多方面尚处于空白区,加大监管迫在眉睫。”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赵振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目前中国的整形美容市场潜力巨大,但整形美容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监管不力、恶性竞争等问题也亟须解决。加强品牌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今后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行业相关组织发展滞后也是一大问题。给予政策扶持,研究、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著名整形美容专家田永成强调,最近10多年我国陆续发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美容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医疗美容项目》《美容医学技术操作规范》等文件,为维护就医者合法权益,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打下了基础,“不过相关管理机制仍属探索期,法律、法规尚待健全。”“目前在办公楼、宾馆、生活小区等地方,开展非法美容手术和注射治疗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肉毒毒素等带有一定毒性的医学美容专用药物在网上也可以买到。此外,须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准入的产品,如干细胞、人胎细胞、金丝线、锯齿线、美白针等在营销和宣传上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都亟需加强监管。”专家呼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记者 姚敏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