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石家庄警方提示:8项注意让你远离非法集资
 
2015-05-20 09:05:26   杭州网
    5月15日,是我国第六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非法集资的危害以及各种形式,提醒市民防范非法集资从“我”做起。

    有关专家分析,石市非法集资案件自2006年开始逐渐活跃,案件从滋生到案发,潜伏期平均为3至6年。其中,2012年爆发的案件不少系自2008年开始集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 景下,2009年中央政府启动财政资金救市,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在融资贷款上进行倾斜,客观上使得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得到了延缓。而自2011年后,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紧缩,一些非法集资者的融资活动难以为继,导致此类案件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

    警方介绍,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通过近年来多种非法集资形式,总结归纳8条注意事项,使市民可以认清非法集资的特征,防范非法集资从“我”做起:

    1.认清非法集资的特征,识别非法集资的形式(如编造虚假项目、设立虚假合同、商铺返租等),深刻了解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投资风险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2.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我国规定,超过国家规定贷款利率4倍以上律保护,可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快速致富”、“高回报、零风险”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非法集资陷阱。

    3.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欺诈嫌疑。

    4.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 地重犯。

    5.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6.对借钱的个人或者公司进行资产和信用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7.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除上面谈到的应当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上当受骗外,社会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待了解详情后再作决定。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8.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链接

    案例一

    每月2分利350万 投资血本无归
 

    2014年4月,石家庄市钱先生外甥以经营广告缺少周转资金为由借钱350余万元,并口头许以20%的利息,钱先生随后将钱汇到李某的银行卡上,半年后钱先生的外甥失踪,不但没有了高额利息,就连本金也无法要回。警方通过侦查,最终将钱先生外甥抓获。

    警方详解,以2分利息为诱饵,外甥骗了舅舅350万。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有些已经加入的传销人员,在传销组织的精神洗脑或人身强制下,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造成亲情反目,导致人间悲剧。

    案例二

    600万投资金矿打水漂
 

    2013年5月,省会市民何先生和蒋先生经人介绍,与做大生意的庄某和赵某相识,庄某声称,他们准备在内蒙古某地收购一个金矿的部分股权,协议都已经签好了,现在还差600万元资金,希望何、蒋二人能帮忙周转一下。庄某还透露说,股权收购成功后,他们两三个月内就会转让出去,一倒手就能赚不少钱,到时不但会归还何、蒋二人的本金,还将再多给他们600万元作为感谢费。随后,何生生和蒋先生分别将400万元、200万元打入庄某指定的银行账户。何、蒋二人不知道,当他们在家坐等数百万元收益到账时,庄某、赵某根本没有去收购所谓的金矿,而是拿着他们的巨额款项大肆挥霍,自然,他们也等不到庄某等人承诺的感谢费。

    警方详解,此案件是典型的编造虚假项目,让受害人进行投资,并承诺在很短时间有高额的回报,将受害人一步步骗入泥潭,只要市民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就很难被类似的谎言所骗。不法分子还有多种集资方式,比如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案例三

    领导成非法集资“活道具”
 

    安徽省太和县双阳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高达6.4亿元。该案持续近十年、涉及公众存款户6000余户,关键在于当地一批领导经常到双阳集团视察,为该集团及其负责人戴上一顶又一顶光彩照人的桂冠。在双阳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当地政府甚至动用财政资金给予资助,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更大的欺骗性,使更多群众陷入到骗局之中。

    警方介绍,公安机关在调查中发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涉嫌非法集资的企业成立时,有的官员端坐在主席台上;企业周年纪念时,有的官员到会侃侃而谈。官员和企业老板的合影挂满了这些企业办公室的墙壁,官员视察的照片占据了企业宣传册最显要的位置。新华社发表评论《领导干部谨防沦为非法集资的“活道具”》中就提到“少数领导干部已经沦为非法集资的'活道具'和'广告',暴露出其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无意间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但其巨大的广告效应正是这些骗子公司梦寐以求的,客观上起到极大的误导作用”。
 
来源:    作者:记者 李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