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超低价”、“4折起”、“5折起”、“超低折”…… 经常出差,当惯了空中飞人的市民常常会看到,许多销售人员在机场候机厅推销所谓的机票打折卡,一旦市民真的买了,不仅商家承诺的机票优惠得不到兑现,退卡 也十分困难。近来,我市消协就接到了多起此类投诉。
今年3月,消费者王先生花1000元买了张商务公司的会员卡,后来发现订票十分 困难,折扣力度很小,充值的1000元也不能用于购票;5月,戴先生听信商务公司“买1000元送1000元”的促销活动,花1000元买了张所谓的“商 旅卡”,却享受不到商家承诺的“最低优惠”,买机票时也被告知“此卡不能抵用”。梳理了诸多受理的投诉情况后,市消协发现了其中的共性:
消费人群多为男性消费者。此类商务公司的销售人员往往在机场候机厅,以查看登机 牌为由推销“机票打折卡”。这些办理“机票打折卡”的工作人员之所以青睐男性,一是因为男性对打折卡的价格不会很在意,一般都会当场买卡;二是因为购买 后,如果服务和承诺有出入,许多男性不会计较。
虚构莫须有的优惠折扣。商务公司的销售人员多声称:预存一部分钱以后买机票,只要拨打商务公司提供的服务电话,就可以享受很低的折扣。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会发现,这种“折扣卡”在机场的售票处往往不能使用,且根本没有承诺的优惠。
代金券消费门槛多,中看不中用。商务公司往往承诺,如果办理“机票打折卡”,还 有所谓的代金券赠送。但不管代金券面值多少,都只是“陷阱”。因为代金券的使用往往设有高门槛,如“每次消费只能用一张”、“使用代金券需要机票面额达到 一定数额”,而大多数人乘飞机的次数十分有限,代金券根本不实用。
消费者维权困难。许多购买“折扣卡”的消费者,往往在飞机落地后才意识到上了当,但此时已离消费地点“千里之外”。有些消费者拨打咨询电话想要退卡,商务公司也会表示先寄回卡再退钱。消费者即使寄回卡,商务公司也会寻找其他借口,拒绝履行退款承诺。
我市消协就此发布消费警示:此类“商旅卡”、“打折卡”,多是虚假宣传,消费者还需仔细甄别,谨慎消费。此外,在遇到此类“折扣卡”销售时,消费者可向机场工作人员询问,不要轻信商家承诺的优惠。如遭遇“消费陷阱”,可及时向购卡所在地的消协投诉,挽回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