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高考招生录取进行中 考生及家长需警惕这些常见陷阱
 
2020-08-21 09:29:13   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在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种种幌子,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招生诈骗活动,一些考生和家长往往轻信许诺,上当受骗。高考骗局虽然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都是一个“钱”字,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考生及家人的信息泄露给他人,注意识别招生骗子的诈骗伎俩。

陷阱一:黑客能够改分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散布“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内部加分”“交钱包过”等诈骗信息,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分,骗取事主转账。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高考网上阅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联网阅卷,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网上阅卷科目首先在保密场所进行集中扫描,再通过专线传送到有关评卷点,全程实行“无死角”监管。

陷阱二:混淆学历类型

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注意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混淆学历类型的陷阱。

目前国家承认的学历有5种:一是普通本专科学历,二是成人高考学历,三是自学考试学历,四是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学历,五是电大开放学历。

陷阱三:录取信息以假乱真

志愿填报所有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也绝对不能泄露,以防发生高考志愿被他人恶意篡改事件。录取通知书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等信息,容易被诈骗团伙利用,给考生发假的信息,或者打诈骗电话骗取钱财。

陷阱四:留学费用“大优惠”

高考后,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陷阱五:“野鸡大学”校名响

“野鸡大学”也称“虚假大学”“学店”,其以谋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乱发文凭。这些学校都是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陷阱六:助学金当诱饵

骗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方秀芬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