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春节消费提示:合理消费不盲目 疫情防控不松懈
 
2022-01-27 08:53:44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为让广大消费者过上一个安全、舒心、祥和的新春佳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围绕2022年“共促消费公平”年主题,提醒消费者春节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安全、科学、合理消费,共享美好欢度佳节。

订年夜饭——慎防有“猫腻”。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尽量选择有一定信誉度的饭店或酒店,看清对方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签订书面协议时要写明桌数、酒席位置和结束时间、支付定金情况及违约如何赔偿等内容,注意区别定金和订金,消费完毕后索要发票,以便权益受损时提供依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线下购物——合理促消费。春节期间是购物消费的高峰期,也是各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在购买年货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诚信度高的商场、超市等正规经营场所购买商品,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根据实际需求理性购买商品,切莫被低价冲昏了头脑盲目消费。更要当心一些不法商家看准这一时机出售假冒伪劣、质量差的商品。购物前应对各种优惠承诺、限制条件等作以全面了解,避免产生纠纷。

网络购物——避免有陷阱。每逢佳节来临,网络电商平台都会抓住这个商机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网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交易量大、评价好的正规电商平台购买,不要随意进入陌生网站,购物时不要使用销售商或个人提供的链接,警惕无资质或病毒网站的消费陷阱。收到商品时一定要先验货仔细查看,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拍照取证并联系商家维护自身权益。

出游旅行——要做好防护。随着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冰雪运动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目前正是哈尔滨市旅游的高峰季节,提醒外地朋友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尤其在积雪较厚的户外进行活动要听从导游人员的安排,不要擅自离队或到一些不清楚状况的区域拍照,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倡导广大消费者节日期间就地过节、居家过节,尽量不要前往有疫情、有中高风险的地区,避免交叉感染。

防疫防控——不能放松懈。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消费者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密闭和通风不良的地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商场、超市等场所时,应主动配合做好测温、扫双码、戴口罩“三宝”防控措施,自觉养成勤消毒、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的良好卫生习惯。

冷链食品——渠道很重要。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口鱼、肉、海鲜等食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认清产品包装载明原产地,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无相关标签产品,保存购买凭证及食品追溯来源相关信息。同时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徒手接触食品及包装表面,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选冷冻冰鲜食品,并及时做好手部卫生消洗,拆封后对内包装及物品也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维权凭证——妥善留存好。购物凭证是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重要法律依据,消费者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时,要保留好证据,包括信誉卡、购物小票、微信转账记录等。遇到问题时可先与商家协商,如不能解决,及时拨打12315或向消协投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刘传江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护航防疫物品市场
·北京通州开展价格专项检查
·《电商消费维权指数2021年年度报告》...
·有机奶粉需求持续加码 婴幼儿配方产品唱...
·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味道
·“物美价廉”要警惕 春节购物需避开这些...
·2022年电商春节红包“热情不减”
·2022年新能源车市将继续“百花齐放”...
·持续推进“护校安园”工作 西湖区获点赞...
·萧山区开展春节 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
·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 商事登记最...
·沙发起褶皱修修会变“硬” 消费者想换,...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酱货、保健品专...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精准系统服...
·去年萧山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10亿
·萧山7家企业上榜杭州首批“未来工厂”名...
·福缘居、叶马、山外山……地道杭州菜馆春...
·培训机构“穿马甲” 学科类培训潜伏公益...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
·老字号年货卖出新味道
·红色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景区迎来预订高峰...
·疫情之下不到店也能享美味 今年年夜饭预...
·浙江省消保委2021年受理投诉逾6万件...
·商务部:2021年消费重新成为中国经济...
·投放储备肉菜、必需品不断档……年关有温...
·评论:酒店“虎景房”还是停工为好
·《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发布...
·格力高、理肤泉等386批次食品化妆品去...
·到处刷脸如何补救
·一家之言|推进生物信息采集需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