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互联网金融营销宣传藏“猫腻” 四大陷阱需提防
 
2022-01-27 09:10:17   杭州网

春节将至,投资者对理财需求升温,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不过,部分机构在开展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时,却暗藏各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的“套路”行为。

互联网贷款营销不当

目前,部分机构在互联网页面中暗藏各种“套路”,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设置障碍。比如,在购物、媒体、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场景中借贷产品广告泛滥,平台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贷款业务引流以完成流量变现,在产品推广、展示或支付等环节诱导消费者优先使用消费信贷。

在贷款营销中,类似“套路贷”的营销宣传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还本付息安排等。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套路贷”此类业务多通过线上渠道拓客,应当强化对应用市场、下载渠道等的管控,对非持牌的、打着金融业务旗号的APP坚决予以封杀。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套路贷、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断变换“马甲”,打着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等名义。例如,有套路贷打着“创业”“求职”“美容”等名义,用提供就业、培训、医美等服务来伪装,在校学生、求职人群或盲目追求高消费人群等更易上当受骗。还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债权债务人群急于解困、收回资金的心理,打着债事化解、债事咨询服务等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实则是“真收费、假代还”的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

“‘套路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应当加大对此类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为‘套路贷’提供各类马甲包、系统建设方案的涉案运营服务商同样应受惩处。”苏筱芮表示,需要从资金链着手,对给“套路贷”犯罪团伙提供技术支持、征信服务、资金转移通道的风控公司和三方支付公司,坚决予以打掉并严肃处理,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加大商户准入管理,加强对风险商户的日常巡查,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营销中也有类似“套路保”行为,以优惠之名对消费者进行诱导。

银保监会表示,这些套路给人优惠错觉,实际上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费优惠。此外,还有多项销售误导行为,比如炒作“限售、限时、限量”,不如实、不准确介绍产品责任、功能和保险期间,以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有的消费者就因所谓“免费”“限时”等诱惑,被误导投保了不需要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保险产品。

另外,一些互联网保险营销广告界面设置不规范、不清晰,在页面中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此外,还有平台以默认勾选、强制勾选等方式进行捆绑搭售,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产品或服务等。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加强销售管理,充分进行信息披露,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优化销售流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险机构应对本机构及所属从业人员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承担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

四大套路须提防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套路”营销行为侵害自身权益?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也给消费者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警惕隐瞒风险、模糊费用等虚假宣传套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购买金融产品;二是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合理合规使用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三是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选择合理合法途径维权;四是警惕“债事服务”等名义的诈骗侵害,正确看待、依法解决债务问题。

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对外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剑指互联网渠道金融产品营销的顽疾乱象,“套路保”就是此类乱象的典型之一。

苏筱芮表示,根据监管要求,要防范此类乱象,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营销责任,即持牌金融机构如委托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的,责任在金融机构方;其次是金融机构应当强化对合作网络平台的资质审查及展业过程中的持续监测;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其他不法行为则应当按照非法金融活动的相关规定予以取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对记者表示,首先对金融机构的规范,可以实施准入机制;其次,要打通金融消费者维权通道,让消费者去发现套路贷的违规行为;再者,需要在立法上更加明确,哪些行为属于套路贷,要有可执行性;最后,要引导贷款人合理安排资金,谨慎借贷。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记者 彭 妍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2021年第四季度北京旅游投诉数据发布...
·主打绿色健康 高性价比 茶叶消费进入提...
·维修记录实时上传 车辆将建立健康档案
·护航防疫物品市场
·北京通州开展价格专项检查
·《电商消费维权指数2021年年度报告》...
·有机奶粉需求持续加码 婴幼儿配方产品唱...
·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味道
·“物美价廉”要警惕 春节购物需避开这些...
·2022年电商春节红包“热情不减”
·2022年新能源车市将继续“百花齐放”...
·持续推进“护校安园”工作 西湖区获点赞...
·萧山区开展春节 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
·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 商事登记最...
·沙发起褶皱修修会变“硬” 消费者想换,...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酱货、保健品专...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精准系统服...
·去年萧山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10亿
·萧山7家企业上榜杭州首批“未来工厂”名...
·福缘居、叶马、山外山……地道杭州菜馆春...
·培训机构“穿马甲” 学科类培训潜伏公益...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
·老字号年货卖出新味道
·红色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景区迎来预订高峰...
·疫情之下不到店也能享美味 今年年夜饭预...
·浙江省消保委2021年受理投诉逾6万件...
·商务部:2021年消费重新成为中国经济...
·投放储备肉菜、必需品不断档……年关有温...
·评论:酒店“虎景房”还是停工为好
·《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