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时间银行”是假的!银保监会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2023-04-26 13:45:40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投入1000元加入,每天可收益50元。”这种宣称收益高达5%的投资来自一款名为“时间银行”的APP。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风险提示称,从未批准设立“中国时间银行”,相关网站、社交平台、APP等所称“中国时间银行”有关内容均为虚假消息,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提醒公众谨慎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上述“时间银行”APP的高收益投资从何而来?它的本质是什么?类似“时间银行”等假冒银行的骗局该如何防范?《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号称获政策支持

今年年初以来,一款名为“时间银行”的APP悄然流传。该APP号称获得民政部政策文件支持,吸引了许多中老年人参与其投资理财项目。

根据网友在民政部网站咨询时的描述,“时间银行”APP由“时间银行志愿者协会”运营。民政部、财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时间银行线上云社区补贴制度>的通知》(民联发〔2022〕182号)称,预计拨付专项资金12万亿元,用于构建并完善“时间银行”线上云社区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有效衔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同时,以“时间银行”为核心,逐步建立“全国统一、通存通兑”的制度标准,规范“时间币”的应用价值。

“时间币”的应用价值如何体现呢?“时间银行”APP推广人员称,“时间币”和人民币目前是1:1兑换,通过云社区线上充值1000“时间币”雇佣志愿者,雇佣一个志愿者每天可以产生50个“时间币”收益,持续3年,至2025年12月31日截止。

记者了解到,“时间银行”APP将用户分为6个等级,每个级别除了每月固定收入的“时间币”外,还会根据推荐人数一次性奖励500—2000个不等的“时间币”,达到星级会员标准后,可申请晋升该省(区)的志愿者协会会长或负责人。

多部门辟谣打假

针对“时间银行”APP的宣传,从今年1月开始,多位消费者通过民政部网站进行咨询,询问“时间银行”及相关政策文件的真实性。

3月15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声明称,民政部从未单独或联合印发过《“时间银行”十四五规划(2021—2025)国家战略项目》(民发〔2022〕78号)、《关于设立<时间银行志愿者协会>的实施办法》(民发〔2022〕172号)、《<关于建立时间银行线上云社区补贴制度>的通知》(民联发〔2022〕182号)、《关于设立“时间币(TIME)”奖励机制规范细则》、《<进一步完善中国时间银行全国统一建设标准>的通知》(民发〔2023〕198号),以上5个文件均系伪造。民政部也从未登记过名为“时间银行志愿者协会”的组织,提醒公众切勿相信上述伪造文件,谨防上当受骗。

4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中国时间银行”有关风险提示称,近期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个别网站发布“中国时间银行上市”等虚假信息,且有名为“时间银行”的移动应用程序(APP)以公益养老为名目开展投资活动。银保监会从未批准设立“中国时间银行”,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请公众谨慎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银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称,以“时间银行”命名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账号等行为,涉嫌违反《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十九条“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规定。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反传防骗团队接到上百位网友关于‘时间银行’的咨询。”反传销人士李旭说。经过研究,李旭团队认为“时间银行”APP通过静态及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按照一定顺序形成“金字塔”层级,已涉嫌传销。同时,该平台伪造各类政府文件,偷换概念忽悠群众参与,已涉嫌诈骗。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该平台存在拉人头和复式计酬,是典型的传销,而伪造政府文件等行为则涉嫌犯罪。

理财选正规机构

记者注意到,此前也有类似“银行骗局”出现,监管部门也多次通报“银行”字样使用违规行为。2021年,网上出现“红旗银行上海分行”,被上海银保监局火速拆穿。2022年5月,“中国平原银行”横空出世,被广东银保监局曝光。此外,还存在一些并非从事金融业务的工商企业使用如“时间银行”“粮食银行”等“银行”字样的情况。

为了防范相关风险,2022年12月,银保监会与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银行”字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类似“时间银行”等主体名称完全可以用“宝库”“仓库”等其他名称替换,既满足合规要求,也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目前,浙江等地已经开展了“两山银行”等摘牌和更名工作,整改进展顺利。通知发布后,存在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主体应主动及时更名,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等情形,可以依法免予处罚。

4月21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应用商店未找到“时间银行”APP,但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时间银行”,却发现众多相关内容。有的小程序运营主体是公益组织,也有一些主体属于企业。多数平台宣称“旨在为时间银行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搭建公益互助平台,致力于培养全面公益服务意识”。而网络搜索发现,名为“中国时间银行”的网站依然可以打开。

对此,银保监会表示,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违法使用“银行”字样专项清理整治活动,部分违法行为已得到纠正。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化做好规范“银行”字样使用工作,清理虚假网络信息,整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消费者该如何提防假银行诈骗呢?王德怡表示,办理金融业务应该到正规金融机构,上述“时间银行”的收益方式与一般的银行理财明显不同,投资理财不能违背常识。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机构真假,建议消费者到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核实真伪。在银保监会备案的正规机构,可以在银保监会网站在线查询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聂国春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22款儿童护肤乳霜测评 3款获评五星!...
·四川宜宾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赔偿金“共管模...
·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插电混动走上前台
·宣称有效控制近视 艾尔兴哺光仪安全性存...
·深圳市消委会公布五大投诉热点 涉及新车...
·规范价格行为 这个提醒很必要
·杭州发出提醒!严禁这种行为
·多家热门酒店民宿提前售罄 价格回归历史...
·杭州:以“头雁”之姿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
·风浪越大鱼越贵,最近杭州海鲜价格上扬,...
·保险的“报复性”消费来了吗? 四成家庭...
·从“围炉煮茶”到“围炉冰茶”年轻人为何...
·用最省钱省时的方式看更多风景 这届年轻...
·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有力支持全面创新...
·2023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
·五一假期 为什么平台上显示 杭州多个酒...
·吃播浪费现象调查:主播制作“黑暗料理”...
·三亚一出租车司机服务态度恶劣 官方:开...
·消费者预订“五一”期间民宿遭遇“威胁式...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一季度累计免征新能源...
·聚焦广交会 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如何惠及全...
·“五一”价格不“狂飙” 江西规范假期市...
·广东举办2023年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活...
·京城茶友乐享非遗茶文化
·奔赴“美好目的地”——全国文旅创作者峰...
·福建泉州约谈40家经营主体 规范住宿业...
·家长质疑“快应用”可直接充值玩网游 ...
·如何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这里有场知识...
·萧山区领导赴浦阳镇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
·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 内蒙古在杭举办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