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营销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值得警惕的是,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成了一些没有资质的旅游机构招徕生意的工具。记者调查发现,网络除了代购、直销泛滥,微博、微信、豆瓣及其他社交网站也成了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
私人订制有风险
昨日,记者在网上键入“出游预订” 搜索,立即弹出数千条相关内容,足足有数百个页面。据了解,豆瓣网上除去哪儿网、同程网、艺龙网等在线网站外,还有很多非认证网站或个人发布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预订信息,甚至有不少个人微博账号发出了机票、酒店、签证、旅游咨询等旅游产品介绍及预订联系电话,但不少网友参加旅游回来后吐槽,称通过这种途径预订的旅游产品,大多是非正规旅行社和无证导游所为。
记者通过网上联系了一家声称集汽车租赁、旅游、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公司,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在西湖边拥有一家宾馆,由于是本地人,朋友多,便召集周边的朋友组建了车队,开了一家旅馆。同时他还表示“我家就住在灵隐寺景区附近,可以告诉你一条免费进入景区的小路”。
对此,本报旅游栏目法律顾问骆宝龙认为,私人组建的车队很有可能是没有经过商业运营审批的私家车,这就是俗称的“黑车”。乘坐这种车存在出行安全隐患,游客的相关权益很难保护,游客被侵权之后或者发生纠纷,想要维权就比较困难。
旅游券背后有陷阱
一位姓杨的朋友告诉记者,此前他通过微信订阅号参与了一次免费领取三亚旅游代金券活动,可到了三亚才发现,负责旅游接待的工作人员并非当初承诺的旅行社,而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
无独有偶,一位姓王的老年读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参加“集赞免费赠送港澳游、云南游”活动中“幸运”中奖,结果与老伴赶到深圳,又被当地一家不肯透露公司名称的旅行社以300元/人“卖”给了香港导游。在香港,老两口被迫签下《同意购物书》,在之后的购物环节,每到一个购物店,至少被关在里面长达两个多小时,除了旅游观光时间大大缩水,还买回了一大堆假冒伪劣商品,老两口悔之晚矣。
“如果你选择了地下非法旅行社,就等于自找麻烦,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也没有给旅游管理部门预缴质量保证金,我们无从查起,除非现场逮住。”浙江省旅游质监所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地下旅行社报名参加旅游,被更改行程、强制购物等现象时有发生。
网上预订多数无资质
据了解,开办一家旅行社并不容易,由于旅行社属于特许经营的业务,不仅需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还需要通过旅游管理部门的审批。审批通过的旅行社要接受旅游监管部门的监管,旅行社一旦出现问题,监管部门有权根据具体的情况协商解决。
“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并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发布旅游经营信息的网站,应当保证其信息真实、准确。否则,按照《旅游法》的相关规定,最高可处10万元至50万元罚款。”杭州法律界人士骆宝龙说。
一位旅游界人士认为,地下旅行社推出的网上旅游预订服务,大多未经审批许可,服务质量和出行安全存在隐患。地下旅行社不仅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还会扰乱整个旅游市场的秩序。因此,如何甄别旅行社有无经营资质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