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3·15”是消费者的节日,但对于广大互联网金融投资和理财者来说,他们往往缺少这方面的“3·15”。
作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在带动普惠金融、让全民共享低门槛、高利率、灵活方便的理财产品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和风险隐患:非法集资、诈骗、卷款跑路等乱象,令投资者损失惨重,求告无门。
新金融形势下,金融理财消费者权益该如何保护成为重要并且迫切的行业课题。2016年3月15日,在杭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支持下,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携手微贷网等一批优质平台在杭州举办“防范投资风险·辨识平台优劣——2016年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风险咨询日”活动,杭州市金融办银行保险处副处长赵斌出席了本次活动。
现场不仅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律师代表亲自为P2P投资者“把脉”,答疑解惑、受理咨询;微贷网、鑫合汇、黄河金融、铜掌柜、欢乐合家、小九金服、爱贷网、十六铺金融、妙资金融共9家单位还将签署、发布《3•15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倡议书》,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投资环境。

微贷网创始人、CEO姚宏宣读《3•15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倡议书》
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势在必行
近几年,P2P问题平台占比攀升迅速。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P2P平台累计达4329家,其中跑路、停产、关门、无法取现的“问题P2P”平台累计1439家,涉及资金总额达到82.7亿元,投资者的“触雷率”高达30.4%,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缺乏对P2P平台理财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无法判断哪些是安全合规的平台,哪些是扛着“互联网金融”旗号实为诈骗、非法集资的伪P2P。
不难看出,P2P跑路潮的不断上演,这背后不仅仅是投资者的损失,更凸显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巨大风险。行业风险不断积累,行业规范发展迫在眉睫,成为国家的关注焦点。
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及“消费者权益保护”;2016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由“促进”到“规范”,李克强总理再次将互联网金融提到了新的高度,在给予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蕴含着挑战与监管。
从“躁动青春期”走向“稳重成熟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
积极践行保障投资者权益
P2P因为对传统金融的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但在创新的过程中的风险却也不容小觑。据统计,全国P2P网贷投资人数已达586万,如此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该如何保护?如何提高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意识?国内一些网贷协会、平台在促进投资人理性投资、认知行业风险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微贷网现场咨询台

投资人现场咨询
当天,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执行会长单位、国内车贷垂直领域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微贷网创始人、CEO姚宏宣读了《3•15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倡议书》,并带领鑫合汇、黄河金融等8家平台签署该倡议书。之后,各平台将围绕“定期开展网络借贷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活动,保证平台融资项目真实性、不发布虚假标的,妥善保管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料和交易信息”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网贷平台在运营中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的初衷,都应该是从保护投资人权益出发”,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陈建可表示,协会将一如既往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以推动杭州互联网金融的“江湖地位”的不断提高。
此外,各平台还将与各大行业专家们就“投资人权益保护”的话题展开圆桌对话,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探讨新金融情形下企业应该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加强投资人投资风险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