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记卡、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当今社会,银行卡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层出不穷的高科技犯罪面前,银行和储户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储蓄安全问题。
近日,吕梁市的尹先生就突然发现,他在工商银行吕梁石州支行及工商银行太原西岸支行开户办理的两张借记卡中,其辛苦积攒的工资以及提取的个人住房公积金等共计9万余元存款,竟然不翼而飞。更让他不解的是,两张银行卡一直在身上保管,密码也只有本人知晓,且自己从未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也未使用两张银行卡进行网上购物、转账,卡里的钱怎能就这样凭空消失?
数万元存款莫名“蒸发”
4月1日,尹先生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自己的这段恼人经历。2016年3月25日,他在太原市出差,刷卡消费500元时竟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工商银行吕梁石州支行办理,尚有7万余元余额的工资卡竟然显示余额不足,他赶紧拿出另一张在太原西岸支行办理的工行借记卡再次刷卡,而这张本该有2万余元存款银行卡竟然也显示余额不足。
这一突然出现的情况将尹先生吓了一跳,他赶紧通过工商银行ATM机进行查询。账户交易明细显示,其在工商银行吕梁石州支行开户的个人借记卡被盗刷74278元,在工商银行太原西岸支行开户的个人借记卡被盗刷20841元,两张工商银行借记卡内的95119元不翼而飞。
经过深入查询,尹先生发现,两张借记卡内的存款分别于2016年3月23日—25日被他人在广州、四川、杭州等地盗刷20余次,分别用于消费、银行还款、购物等事项。焦急万分的他赶紧拨打了工商银行的客服投诉电话95588,并按照客服工作人员的要求,对两张个人借记卡进行了挂失并修改了密码。 3月26日上午,尹先生从太原返回吕梁,立即前往吕梁市离石区公安局刑警大队四中队报了案,公安机关在现场查验了两张工商银行借记卡,询问了相关情况后,依法受理了此案并随即开始侦查。
银行态度冷了储户心
3月26日下午,尹先生来到工商银行吕梁石州支行营业部,出示了公安机关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后,请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助进行查询处理。对焦急万分的尹先生,银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特事特办,而是要求其和普通储户一同在柜台排队办理,在等候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在窗口办理了查询业务、并打印了交易明细账单。
钱存在工行卡内,是什么原因被人多次盗刷?为何办理了短信提醒业务却未收到一条短信?帐户金额发生异常变动,银行方为何没有尽到注意义务?储户的金融安全到底由谁保证?交易明细账单中出现的异常消费,让尹先生脑海中充满各种疑问。他反复请求工作人员联系行长,或者提供营业部负责人或具体承办人的电话,以便下一步联系配合。工作人员的粗暴态度让他万分心寒。
“几十万的都见不上行长,你这才几万,就想……”
“今天是周六,支行领导不上班,我们都是普通人作不了主,也不能提供任何电话,下周一(3月28日)再说,肯定会有人联系你的。”
“我在工商银行存的9万余元不见了,负有安全保管义务的银行面对此事态度竟然如此恶劣!”,回忆起在银行发生的一幕,尹先生特别气愤和无奈。
3月26、27日,尹先生又先后两次拨打了工商银行95588客服投诉电话,咨询了有关情况,值班人员说:“开户行应该与你联系,考虑你的特殊情况,我们给你做个加急单,周一(3月28日)工商银行开户行一定会和你联系。”
苦苦等待 储户质问“我的钱去哪了?”
3月28日上午,工商银行太原西岸支行李行长、太原分行分管纪检工作的马书记分别给尹先生打来电话,表达了歉意。说太原分行行长高度重视,已开了协调会,已成立了由个金、电子银行、办公室和开户支行负责人的专门工作组处理此事,快速启动了内部自查、联系银联公司、第三方和先行赔付等处理程序,全力以赴展开工作。
但是,与太原分行的处理效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周日(3月26日)一直等到周一(3月28日)19时,尹先生也没有接到工行吕梁石州支行有关人员的一个电话。直到当天晚上10时许,一位自称是工行吕梁石州支行营业部的人才打来电话:“我们也没有办法,让公安机关调查吧。”
3月29日,尹先生主动给工行吕梁石州支行梁慧生行长打电话,梁行长只是简单地告诉他,此事已经报告了吕梁分行有关部门,正在处理。
记者观察到,尹先生在工商银行石州支行开户的银行借记卡(薪金卡)是银行当前普遍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芯片卡。3月17日,他还曾在ATM机取款,并收到了银行的账户交易变动、余额查询的提示短信。但在3月24日——25日银行卡被盗刷期间,他的手机却从未收到过银行的交易提示信息。
“卡一直在我身上,密码也只有我知晓,我也没有离开过吕梁、太原,为何我的钱就不翼而飞了呢?为何我的卡能在其他省份消费呢?”尹先生心中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银行回应:解决此事取决于第三方
4月1日,记者来到工商银行吕梁分行,在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后,见到了吕梁分行办公室的郭儒主任。郭主任告诉记者:银行十分关注此事,已向总行、省行反映过,正在积极与第三方交易平台联系,此事的解决取决于第三方,但需有一个过程。
“芯片卡在刷卡消费或者在ATM机上操作时,安全系数较高,经银行查询尹先生的钱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银行卡没有开通网银也能完成交易。”郭主任称,“有的交易仅仅只需向储户手机发送验证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有了验证码就不需要卡的密码。密码只针对实体渠道,比如柜台取款,ATM机操作。现在需要客户配合调查是否收到过有关验证码的信息。是发了没收到,还是其他……”
郭主任表示,储户把钱存到工商银行,银行是有义务保证储户存款的安全,但是如是储户本人主观上的原因,比如被诈骗而导致的损失,就不能把所有责任都转嫁到银行。至于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现在还没法判断。储户已经报案,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起诉工行。等相关部门有了调查结果,是银行的责任,银行就将全部承担。
当日下午上班时间,记者陪同当事人尹先生来到工商银行石州支行想更进一步了解此事,但该行行长、副行长的办公室人去门锁。营业部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客户来办业务会竭诚为客户服务,但媒体要在现场,自己不接受采访。
无奈之下,当事人又来到工商银行吕梁分行,想和办公室的郭主任就此事进一步沟通,但郭主任见到当事人和记者上楼后却避而不见,先行离开。
当事人尹先生向记者反映, 3月31日,他几经周折,找到了工商银行吕梁分行赵阳行长,当面呈送了个人(薪金卡)存款被盗的情况反映材料,表达个人的诉求和期望。赵阳行长态度坚决,表示要亲自督办,尽快处理此事。但在事发的10多天时间内,他先后7次向工商银行95588客服投诉电话反映情况,咨询进展情况。他特别期待工行吕梁分行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承办人能和他联系,通报一下进展情况,那他焦灼的内心也能得到些许慰藉,但遗憾的是至今仍得不到任何回音……。
储户希望尽快处理此事 挽回损失
尹先生已经在工行办理储蓄业务20多年,作为工商银行的老客户,他对工商银行吕梁分行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和接待受害者的态度无法理解。为处理此事,他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工作和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银行向我发放银行卡,对储户就负有个人信息、密码保护的义务和相关的资金安全保障义务”。 本人的银行卡和手机一直未离开身边,却被第三方交易平台凭借所谓的验证码盗刷大量资金。而第三方交易平台又是工商银行认可的网上交易系统,不需要密码和原卡就可完成交易,无疑存在极大的安全监管漏洞,这也是导致储户银行卡被盗刷的最大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和中国银联发布的《银联卡业务运作规章》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工商银行应该对存款人尽到安全保障和谨慎审查的义务,应该为持卡人提供安全的交易场所,保证存款不被盗取。” 当事人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达了以上意见。
4月6日,记者接到了一个网名为“传人小子”的投诉书,诉说他辛辛苦苦打工挣来,存在工商银行吕梁滨东支行借记卡上的5万元在2015年11月26日被盗刷一空。记者随后联系并见到了在山西省离石大土河煤焦企业集团总公司上班的当事人小任。小任说,自己的借记卡被盗刷后,他先后找了工商银行吕梁分行、滨东支行20多次,四个多月了,没有找回一分钱。企业不景气,自己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爱人刚生完小孩,还在坐月子,生活度日如年……。
联想到自己单位400多同事的工资卡都被指定在工商银行吕梁石州支行开户,万一再发生资金不翼而飞的类似问题,该如何应对?尹先生无比担忧。
尹先生希望,作为一家名列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首、全球2000强企业,号称中国第一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应该积极正视问题,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将储户的存款尽快找回来。并以此为戒,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解决存在的安全漏洞,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不能为了拓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不加强安全防范,忽视储户的资金安全。否则只能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失信了广大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