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海淘一件商品,最低交税11.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实施,行邮税也同步调整。和原来相比,跨境电商将按照货物征收关税,按进口环节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中国新闻网)
这一税收新政实施,当即引发网友们如潮热议,有人力挺,有人吐槽,煞是热闹。力挺者认为,伴随着海淘的快速兴起,给国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对中国制造极为不利,应该加强监管。而吐槽者则认为,市场经济就应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开征海淘税,是促进不平等竞争,而且侵害了广大海淘者的利益。
笔者认为,二者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开征海淘税,并非就是排外,而是现实的市场发展需求。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征的海淘税的税率并不是很高,对海淘竞争力影响不大,海淘实际上依然享有一定的税收优势,具备价格优势,还是要比国内的进口商品价格便宜。而且大型的跨境电商平台,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的方式化解部分税收成本,减少冲击,以巩固和吸引客户,甚至继续做大做强。
再说国货,能否抢抓这一机遇,迅速占领和扩大网络销售平台份额还是个未知数,因而,绝不能偷着乐,认为这样一来国货就能成为网购新宠。事实证明,人们购买商品最为重视的是质量,其次才是价格,当然,如果是价廉物美自然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国货和洋货的竞争的重点是质量而非价格。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那么多国人出境游疯狂扫货的初衷,也是出于外国产品质量好的心理。有鉴于此,国货若想抢占市场份额,需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力气做文章,拿出精美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而决不能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要求国人爱国。要知道人们购买商品注重的是质量和安全、然后才是物美价廉。
从现实来看,中国制造的部分产品质量技术已经已经能与任何先进国家的产品媲美,但是,也有许多产品存在着粗制滥造等弊端,引而不受消费者所待见。由此可见,我们的差距不是在技术上而是经营理念上,只有把消费者真正作为上帝,着力打造高精尖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满意,才能赢得市场。因此说,国货要走俏,必须要靠自己,自强自信自立,用自己的优质品牌说话,别无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