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 4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其官网刊发文章称,当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可能高位趋稳,但上涨空间有限。
发改委称,多种因素导致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在上轮“猪周期”中,生猪价格下跌期较长,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导致去年3月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后,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仍然不高,补栏进程较慢,加之部分地方实施生猪禁养或限养,生猪产能持续处于低位。据农业部监测,截至今年2月,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连续37个月和30个月同比下降。这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
而去年夏季天气炎热,导致9月份后能繁母猪配种分娩率出现连续4个月下降。去年冬天,全国大部低温寒潮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也影响了近期生猪市场供应,使今年春节后价格不降反升。3月份,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9.02元/公斤,同比上涨55.3%。这与去年3月恰逢上轮“猪周期”低谷、生猪价格较低也有很大关系。
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较低,预计今年中秋、国庆节前生猪价格将高位运行。同时,受夏季消费需求处于淡季、饲料等养殖成本下降、替代消费品价格下跌或保持平稳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近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高,据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3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止跌持平,预示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过程基本结束,后期生猪供需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按照生猪养殖周期和市场供求规律,预计9月份以后供求关系趋于宽松,明年春节后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因此,养殖场户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合理安排补栏,并顺时安排出栏。
针对当前生猪价格情况及未来价格走势,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产销衔接,加强疫病防控,强化价格和市场监管,因地制宜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大力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规划养殖区,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