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 5月13日,重庆消费者反映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注射五联疫苗时,使用的注射器与原装注射器不一致,怀疑进口疫苗被“调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重庆市组成联合调查组,证实疫苗来源渠道正规,但彭某、龚某等4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行为,涉嫌犯罪,5月15日已被重庆警方刑事拘留。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据联合调查组专家介绍,五联疫苗内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抗原,用于预防相应5种疾病,属自费疫苗,适用于2、3、4月龄或3、4、5月龄儿童进行三剂次基础免疫,以及18月龄一剂次加强免疫。该疫苗由西林瓶装粉末和预填充注射器装混悬液组成,两者混合摇匀后使用。预充药液的注射器,是保证疫苗开封前处于无菌状态的容器,是实施接种行为的操作工具。若实际操作中注射器被污染,应当更换注射器,对疫苗的效用不会产生影响。
自称是第一个怀疑自费疫苗被“调包”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孩子3个月大时开始在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自费700多元的进口五联疫苗,第一次接种时,她看到医护人员从疫苗盒里拿出的是一个蓝色的原装注射器给孩子注射疫苗。
今年4月份,吴女士再次带孩子到该中心进行疫苗接种,发现医护人员使用的注射器的材质与颜色与上次不同。她询问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对方说原装针被污染了,只好换一根。
5月12日,吴女士将孩子带到另一家医院接种疫苗。该医院的医生告诉她,进口“五联”疫苗和药剂都是原装封存在一起的,必须使用原装注射器,更换针管就等于更换药剂。
吴女士将她的疑问制作成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许多家长的关注和讨论。5月13日,上百位家长到该中心讨说法。
重庆市相关部门对此极为重视,责成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南岸区卫生计生委、南岸区疾控中心、南岸区公安分局、南岸区食药监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5月14日,联合调查组在5名家长代表的全程见证下,对5月13日由家长见证封存的剩余20支疫苗进行了开箱检查,证实20支五联疫苗的来源渠道正规。
目前,联合调查组先后两次通报了调查进展,证实今年以来,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共购买五联疫苗346支,均从南岸区疾控中心购买,南岸区疾控中心从重庆市疾控中心购买。疫苗来源渠道规范,运输、储存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调查报告称,未使用原包装注射器是因为接种护士彭某当天接种五联疫苗时,因操作不慎导致注射器针头受到污染,为避免感染,彭某便从操作台另取一支一次性注射器来替代原装注射器。因彭某当时未向家长解释,导致家长产生怀疑,认为疫苗被“调包”。
对于市民质疑接种疫苗登记记录与实际接种疫苗情况不一致的问题,调查组初步查明,彭某及涉事卫生服务中心职工龚某、程某、彭某某等4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行为,已涉嫌犯罪。为逃避检查,他们将采购的部分疫苗不入账、不开发票,不如实、不规范填写相关记录,造成部分接种疫苗登记记录与实际接种疫苗情况不一致。鉴于彭某、龚某、程某、彭某某已涉嫌犯罪,5月15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该4人予以刑事拘留。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表示,此事暴露出重庆市六院在预防接种管理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规范、内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涉事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六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
为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近日召开了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在全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专项整顿,对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