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记者调查发现,留杭大学毕业生遭遇租房难
马上就要大学毕业的陈伊悦有些焦虑,实习单位虽然年初就找好了,但至今没有租到合适的房子,原本她觉得不算大事儿,现在成了心病。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据杭州市人社局不完全统计,今年在杭应届高校毕业生在10万人左右,按照往年的比例,会有近半数留在杭州工作发展。
大批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杭州准备好了吗?近日,记者顺着小陈遇到的问题调查走访了杭州的住房租赁市场,发现没有合适的房源、租金偏高和虚假房源,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杭州群租仍严重 很少有适合大学生的房源
中文专业的陈伊悦早在年初就在杂志社找到了实习岗位,4月1日她已开始上班,让她发愁的是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住处。
“没有好的房源!市中心房价太贵了,而稍微便宜点的都是群租,人太杂不安全;要宽敞便宜点又离上班的地方非常远,还不如住学校。”陈伊悦说,没有合适的房源,是她遇到的第一个租房问题,“实习期间只有基本工资1500元,租房就要花去一半以上。”
记者进行了走访,发现大学生要找合适的房源确实不易。
记者统计了150套市中心装修及周围环境稍好些的房源,两室一厅的房子平均租金在4000元/月左右,一室一厅2500元/月左右。即使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租金也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记者在相关网站输入关键词,市区价格1000元/月以下的房源跳出来的倒是非常多。昨天上午,记者跟着中介去看了其中5处房源,无一例外都是群租房,其中一处位于百井坊巷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被隔成了6间,最小的一间只有不到10平方米。
“杭州不允许有群租房,万一被查了怎么办?”记者问。
“这个得问房东。不过我们介绍的房源很多都是群租的,没有出现过问题。”某中介工作人员说。
即便是群租的房子,地段好的话也要1000元/月左右,如果想租金更便宜些,只能到三墩、丁桥、西溪等离市中心非常远的地方。
“适合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房子真的很少,群租不安全,生活习惯什么的都不一样,尤其是女生。”浙江传媒学院大四学生阳阳说。
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浙大16年留杭州工作群”的微信群,群里有200多浙大应届毕业生,建群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起租房子,“如果一定要群租就在这里找伙伴。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同是毕业生,住一起也踏实点。”一个姓楼的同学解释。
营销套路造出虚假房源 应届生“一房难求”
陈伊悦也想过加一个租房群,不过实习期间工作也很忙,往往凑不到一起去看房,所以她只能将找房的任务托给中介,于是她又遇到了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虚假房源。
说起虚假房源,小陈吐槽个没完没了。上个月她急着找房子,为了省时间,就先上网看,“照片不错,价格不错,地段不错,联系中介,对方却说没房源了,随后会给你推介他们的房子。什么没房源了,这就是营销套路。”
“这套房子刚刚租出去了”“我们这里有更好的房源”“房东临时提高租金,我们还来不及改”……记者在网上搜了一些“物美价廉”的出租房源,联系完中介后得到这样的回答。
前天,记者在网上查到了一套位于文二西路上月租金780元/月的房源,网上照片显示房子里家具齐全还有客厅,随后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北路上的某中介门店,这套房源是该中介挂到网上去的。
“你要的这套房源昨天就租出去了,太抢手了!我们这里还有不少好的房源,你要不要看看?”见到记者询问网上的房源,经纪人小李急忙解释,并拿来一个册子让记者看其他房源。
记者走了4处中介,情况都是一样。
某房产中介销售经理蔡先生透露,这个时候不少中介会在网上挂虚假房源,“这种虚假房源的伎俩一般用于二手房买卖,不过每年这个时候,也会用在租房市场。”
僧多粥少
公租房难解“近渴”
在杭州,大学毕业生可以申请公租房,但有一定的申请条件。
根据2015年杭州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的指导意见》,2016年杭州主城区计划推出公租房配租房源4000套。其中,针对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申请公租房的有两个硬条件:申请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毕业未满7年(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申请人在市区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1年(含)以上劳动合同,且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或社会保险金6个月(含)以上,或持有市区营业执照和1年(含)以上完税证明。
无论是申请条件还是提供的公租房源数量,相对众多的毕业生数量来说,一个大写的粥少僧多。
针对大学毕业生租房难的问题,毕业于浙大的博士生项先生在做了相关市场调查后,曾组了一个团队想做大学生租房平台,然而此计划到现在仍搁浅着。
“我们想做出区别于传统中介的形式,最好能有集中合适的房源直接提供给大学生,类似一个社区里都是大学生,但要找一个这样集中的房源很难。”项先生说。 |